-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中学
第 PAGE 1页(共 NUMPAGES 6 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2.能归纳“数、发、直、兵、胜”多义词的义项,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几个句式的特点。?3.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教学重点?: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教学难点?: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一)简介孟子及孟子思想,熟读课文。?一、导语?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二、孟子生平及孟子思想简介?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①及课文后关于孟子的介绍来了解。?三、熟读课文? 1.第一遍学生听,要求认真听,同时认真看课文,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2.教师出示投影内容,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 3.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是通假字的注明。?(1)弃甲曳( )兵? (2)涂( )有饿piǎo?( )?(3)鸡豚( )狗彘( )之畜( )? (4)数( )罟( )不入wū?( )池?(5)无( )失其时? (6)谨庠( )序之教?(7)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8)申之以孝tì( )之义?答案:(1)yè(2)涂tú通假字,同“途”?莩?(3)tún?zhì?xù?(4)cù?gǔ洿(5)无wú通假字,同“毋”(6)?xiáng(7)颁?bān通假字,同“斑”(8)悌? 4.学生各自朗读课文,看注释,了解文意,理清思路。?
四、指导学生理清思路,并作阅读提示。?提问: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明确:“民不加多。”?提问:在提出“民不如多”疑问前,梁惠王先是自诩曰(学生回答)“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为什么说是“尽心焉耳矣”?具体做法是什么??明确:“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提问:通过和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明确:“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提问:于是乎,梁惠王才有了怎样的疑问??明确:(学生合上课文回答)“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教师对背景点拨提示: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为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这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那梁惠王当然会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了。?提问:孟子对梁惠王这个疑问是如何分析的??明确:他充分利用梁惠王想争夺人力的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提问: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并无本质区别的??明确: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提问:对“五十步笑百步”喻义如何理解?? 明确:孟子通过设喻——设圈套,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与邻国相比,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本质上都是相同的。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 教师范读本段,学生朗读、背诵。问题的原因找到之后,文章自然而然过渡到第三部分——“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这也是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提问:他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包括几个方面?? 明确:两方面:一是“王道之始”的道理,一是“王道之成”的道理。?提问:怎样才能做到“王道之始”?? 明确:“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材木不可胜用也。”?提问:当采取了这些合理发展生产的措施后,产生的效果是什么?? 要求学生找出并画出排比句,各自朗读,合书回答。?明确:孟子用了四组排比句:“五亩之宅......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其中前三组排比是孟子养民的主张,后一组是教民的主张。这样,作者在这四组排比里,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为梁惠王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前景。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即“王道之成”了。?提问:有了合理的措施,还需要有合理的态度。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 明确:“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斯天下之民至焉。”?这一段是从反面证明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提问:这一段用什么方法进行说理?? 狗彘食人食?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 明确:?对比?涂有饿莩?比喻?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五、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节所讲内容,概括本文写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PPT课件.ppt
- 圣经地理讲义培训讲学.pdf
- 比尾巴(第一课时) 一年级上册语文逐字稿 智慧中小学.pdf
- (完整版)Animals---动物英语课件.ppt VIP
- 国开电大网络存储技术(福建)形考任务一参考答案.doc
- 2025华医网继续教育居家养老护理安全管理题库答案.docx VIP
- 国家开放大学Python程序设计形考任务实验六-互联网评论数据分析及其展示综合案例.docx
- 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灌区水利信息化平台建设.docx VIP
- 2024年河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公共必修课参考答案.docx VIP
- JC∕T 493-2015- 玻璃熔窑用熔铸锆刚玉耐火制品.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