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什么时候.pdf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惊蛰是什么时候 每年 3 月 5 日或 6 日,太阳到达黄经 345 度时,交“惊蛰”节气。 蛰,是藏的意思。 在二十四节气中,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气候变 化影响而出现生长发育的现象。 惊蛰在立春一个月后,春雷始鸣。蛰伏过冬的动物、昆虫,此时 结束冬眠,蠢蠢欲动。如陶渊明有诗日: “促春遴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 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的原因。 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温 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 繁所致。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 时间迟早不一。“惊蛰”始。雷。,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 合。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 11 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 初雷日却晚到 4 月下旬。 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就很重视“惊蛰”节气, 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 日子。千百年来, 总结出许多与“惊蛰”有关的农谚,如“过了惊蛰 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就连诗人也深知 “惊蛰”节后,农事就一一而来,如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 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从我国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惊蛰时节,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 急需返青水,一旦缺水,就会减产,农谚“不怕一冬旱, 就怕正二三”,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此时节,对冬小麦、豌豆等要及时浇水。不过,此时因土壤 仍处在冻融交替状态, 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损失的重要措施。 “惊蛰 不耙地,好比蒸摸走了汽”,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至 今仍被采用。 此时,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渐 多,应适时追肥, 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而雨水偏多的地 方做好防止湿害的工作也同样重要。 俗谚说“麦沟理三交, 赛如大粪 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等等,都表明搞好清沟沥水的 重要性。 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 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 随着 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 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 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桃、梨、苹果等果树则要施好 花前肥。 不过,这里要特别说一说的是,南方地区为夺取早稻丰收,必须 培育壮秧,实现以壮抗逆、 以壮夺高产。目前培育壮秧的主要做法有: ①播前晒种。 晒种能促进种子内酶的活动, 提高胚的生活力和种 皮的透气性,从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②种子消毒。 这是播前必做的一项防病措施, 可以使早稻免遭稻 瘟病、白叶枯病等的危害,减少损失。 ③浸种催芽。 催芽是防止烂秧和死苗的重要措施, 催芽的方法很 多,不论采取哪种方法,都要使种子吸足水分,做到保温露芽、减温 炼芽,达到根短芽壮、色白无味、发芽整齐。 ④做好秧田。选背风向阳、草少无病、灌排方便的地块做秧田, 采取燥做水躺的方法,达到上糊下松,沟深面平。 ⑤适时播种。要求气温稳定在 10-12 摄氏度时进行。 ⑥合理施肥。秧田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 ⑦科学灌水。注意通气扎根,促进壮秧。 另外,俗谚有云,“春雷惊百虫”。“惊蛰”节后,温暖的气候 条件还有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 应及 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工作。“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 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 我国的劳动人民还总结出许多与惊蛰有关 的预示气象规律的谚语, 如流行于黄淮平原的“惊蛰未到雷先响, 四 十八天无太阳”、“惊蛰未雷,

文档评论(0)

rchc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