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胡恩明 郭文莉 周健儿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石汕化工学院)(景徳镇陶瓷学院)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经历了认识一实践一再认识一再实践的过稈。早在20世 纪80年代屮期,原北京轻工业学院在十多年教学计划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经过90年代初 期国内外调研和考察,1995年开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整体设计研究。1996—1999年,原 北京轻工业学院承担并完成教育部、屮国轻工总会“面向21世纪一般工科院校培养的人才 素质要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课题。经过实践总结、修改,进一步完善人才 培养模式的整体设计。2000-2003年,北京T商大学(原北京轻工业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 院、紮徳镇陶瓷学院完成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冇教学改革工程”世行贷款“21世纪初一般 院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进一步深化改革,进行三所院校七个专业 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逐渐深化和完善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随着计划经济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和不断完善,原来建立在计划经济体 制基础上的高等教厅体制、教冇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和课程设置以及教育观念已 经不同稈度地不适应这种根木转变。社会对高等教冇的需求不断增长,人才培养从学历本位 到能力木位的战略性转变,推动着一般院校从教育理念、发展战略、学院定位、人才培养目 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重新审视高等学校的人才 培养过程。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
发展速度快
人类的科技知识-1九世纪每五年增加一倍,当今则为三到五年增加一倍。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越来越短
电动机从发明到应用共用了 65年,激光用了 1年,电了技术转化周期更短。
技术对科学的依赖性增强
量了力学和原了例:航天技术是 可以说单靠某一众所周知:20世纪20年代,物理学上有三大成就:爱因斯坦相对论、 核物理,几乎影响了 20枇纪科学技术的面貌。
量了力学和原了
例:航天技术是 可以说单靠某一
科学技术综合化趋势
科学技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出现高度综合为主的整体化趋势, 集数学、物理学、力学、计算机科学、材料学、生物学等为一体综合技术,
学科或某一方面人才解决当今重大技术问题的时代已经过去。当今是技术集成的时代。
新技术革命使信息成为重要的资源,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更重要的动力
(三)精神文明建设更显重要
我国坚持改革开放,随着改革开放,备种木土的与外来的、东方的和西方的、现代的和 传统的文化交织在一起,互相融合,乂互相撞击。优秀的、高雅的、世俗的、低级的、腐朽 的,一起推到青年学生的血前,让他们判断、评价和选择。这就从较深的层次上影响着人们 的观念和心灵,又从较高的稈度上要求人们的素质和水平。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 主义,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主旋律,防御、抵制各种腐败是改革、开放、发 展的时代主题。
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专业教育的知识面窄
缺乏现代T业所必须具备的有关经济、社会、国际、人际问题的知识;专业教冇的内 容、重点不能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形势,不能满足科技创新的需要,不能适M工业企业 和技术进步的发展需要。
对工程设计在工程及工程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学生缺乏现代T程设计思想、方法和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实验课的目的和方法缺少正确认识
许多学校的实验教学分量太少,实验还依附于理论课程,局限于验证原理和掌握操作 技术,缺乏对学生进行实验思维、实验设计、实验技术、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的全面 训练。
学生缺乏工程实践的训练
现场实习和见习困难重重,羡至无法进行。合作教冇、“产学研”结合虽然有许多成功 的实例,但仅发生在具有远见的企业和具有研究开发能力的学校之间,只限少量学生参与。
计算机教学和应用不适应科学技术发展要求
学生负担过重
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不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我提高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创新性学习的训练薄弱。
(五)高等教育改革经验或教训的启示
多年来高等学校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从人才培养过程的局部、单项课稈的学科基木要求 出发,对拓宽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索质发挥了作用。“单科独进”的课稈改革,从局部上 看富行成效,但是从人才培养的整体观察,却未必适宜。首先是各单科课稈的改革成果在同 一个人才培养计划屮“组装”有困难,超过四年制木科总学时的边界条件,增加了学生学习 的负担。其次,毕业生在实际工作屮常用的一些知识,过去未给予充分的重视,也难以列入 人才培养计划。工科专业各类课程设置结构也不尽合理。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整体推进的 系统的改革,校全面地考虑了学生应具备的知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