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六个教学片段的思考.docxVIP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六个教学片段的思考.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个教学片段的思考 进入课改以后,教师只要把握“以生为本”的理念,在教学中做到“慢“”开”“宽”“放”,调节有度,即使伴着课改急促的节拍,也能悠着点往前走。 “球怎么画圆啊” ---- 走慢点! 课例一 在“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所学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画下来, 旨在让学生具体感知立体与平面的关系, 由此抽象出平面切入主题。 学生纷纷从学具袋中取出模型来画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在活动进行中,有学 生拿出了球的模型,想通过球画出一个圆。在学生的思维里“球就是圆形的”,可是拿到球的模型,他们却犯难了,不知道怎么画出圆来,于是教室里出现了这样的声音: “球怎么画圆啊?”教师事先可能并未打算让学生用球画出圆来。当课堂上出现 了这种突发事件,她的解决办法是:借着学生的疑惑发问: “哪个小朋友想到了用球画圆的方法,能不能说说看?”一个学生站了 起来,说道:“球的模型是两部分合起来,我拆开模型,就可以画一个圆了。”大部分学生认同了这一做法, 都把模型球掰开画出了圆。教师本人可能也认为已经帮助学生解答了困惑, 很快结束了动手操作,匆匆忙忙领着学生进入了下一阶段的学习。 思考: 如果老师能抓住学生的回答继续提问: “完整的球怎么画圆啊?”来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探索,那该多好。如果从这个问 题中抽象出来了“圆”,那学生对立体与平面的关系一定会感受得更真切。 课堂上,学生能够置疑,这是好的开始,针对这一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教师却采用半扼杀的方式制止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那颗“蠢蠢欲动”的心。教学中,用掰开模型球的方法画圆解决了学生的困惑,看似合情合理,实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 生活中的球都是完整的, 没法采用这一办法画出圆来。 如果当时,教师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肯定的评价后,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完整的球怎么画圆?”借助学生的好奇心,相信更多奇妙的方法 ( 如用硬 球表面一圈, 卷出 柱体形状画 , 或固定球上一点用 子 球一周画出 等等) ,都有可能浮出水面, 学生真正有 趣的投入到自主探索中去。 学生置疑,提出 ,并能 法自己解决 ,是思 得以 展的最有效手段, 可是在 的教学中, 很多教 脚步太匆匆, 堂 价机制欠妥, 未能正确引 学生思 朝更深更广的空 展。 “ 6 根小棒 出了一个 ” ---- 放开点 例二 用小棒 出我 所学的平面 形: 学生 :“我 出了正方形”,“我用6 根小棒 出了 方形”,“我 出了三角形”。。。。 一个声音喊着“我用 6 根小棒 出了一个 ! 。”老 立即 作出的 价是“直直的小棒不能 出 ”。 其 学生中有几个是 的: 1、 6 根小棒 出的 2、 8 根小棒 出的 ?? 思考: ,若 一句:“你 了什么?”可能有意想不到的 果 生呢?? 学生已 想到用六根八根 出“心中的 ” ,甚至更多的小棒 出一个近似 的 形,教 什么不再引一引, 他 察:是五根小棒 出的 形像 , 是八根小棒 出的 形像 ?学 生通 察,肯定会 ,八根小棒 出的 形更像 ,那么再 引 学生用更多小棒来 , 学生肯定会惊喜的 : 用的小棒越 多, 出的 形越接近 ! 而 的引 不是在向学生渗透更深 的数学知 ? 在学生 某个 生 厚的 趣 ,此 的 价切不可蜻蜓点 水般走走 , 可适当地将学生的思 引向更高 次, 他 着渴望,对不可知的一切去做初步的尝试,相信,开放的教学模式一定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课堂也一定更出采! “( )( ) 5 4 ( )( )( )”---- 拓宽点! 课例三 按数的顺序填空 : ( )( )5 4 ( )( )( ) 有学生填 7 6 5 4 3 2 1,这当然是对的。 非常巧合的是有一个学生填的是: 3 )( 4 )5 4 ( 3 )( 2 )( 1 )我们怎么看呢? 有老师说:“考试卷该有唯一答案啊!我们的标准答案是 7 6 5 4 3 2 1 。” 思考: 生活中有从高排到低,再从低排到高;也有从低排到高,再从高排到低,还有“波浪形”的排列。 3 )( 2 )5 4 ( 7 )( 6 )( 9 )( 8 )这里,我们该给学生怎样的思考?是不是可以发散些。 课例四 在认识图形时,课件出示的是一个等边的三角形, 老师让学生谈三角形的特征,一学生说: “三角形的三条边一样长,三个角一样大。 ”老师急着紧问:“三角形都是这样的吗?我们来看一下三角板”,于是老师拿着三角板把三角形的特征分析了一番,得到“三角形三条边不一定一样长,三个角也不一定相等” 。 思考: 老师是这样想的:学生所说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边三角形,她担心学生会以这个特殊的三角形来概括所有三角形的特征,所以马上要拿一个三角板分析,生怕学生走开,走错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