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第二站中医临证复习资料(舌诊脉诊+操作+答辩).docx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第二站中医临证复习资料(舌诊脉诊+操作+答辩).docx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第二站复习(中医临证) 第一题 舌诊、脉诊 2017年后强调了舌、脉诊的考察,故在第二站第一站设定舌、脉诊的必考大分题。本题的抽签题号的出题以往规律很简单:奇数号题为脉诊的考察,偶数号题为舌诊的考察,考察舌、脉诊的操作方法及注意及临床常见舌、脉的临床意义,此题必考,复习的时候要全面掌握。。 一、舌诊 叙述并演示舌诊的操作方法。(10分) (一)准备 ①检査诊室光线是否充足,以柔和充足的自然光线为最佳,若在夜间或诊室光线较暗时可借助目光灯,要尽量避开其他有色光源。 ②检查是否准备好望舌所需器具(械),已消毒的压舌板、消毒纱布条、清洁水等。 ③检査病人的体位是否符合舌诊要求(轻病患者可采用正坐位;重病患者不能坐位者,可采取仰卧位),对不符合要求者,可以指导病人调整体位,以符合要求为度。 ④望舌前,医生应指导病人按照正确的伸舌姿势伸舌:即精神放松,头略上扬,尽量张口,舌体尽量自然伸出,舌尖向下,舌面展平充分暴露舌面,以保证望舌的顺利进行。 (二)操作方法 ①望舌时,医者的姿势可略高于病人,保证视野平面略高于病人的舌面,以便俯视舌面。 ②望舌时注意光线必须直接照射于舌面,使舌面明亮,以便于正确进行观察。 ③望舌一般应当按照基本顺序进行:先察舌质,再察舌苔。察舌质时先查舌色,次察舌形,再察舌态。查舌苔时,先察苔色,次察苔质,再察舌苔分布。对舌分部观察时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边,最后观察舌根部。 ④望舌时做到迅速敏捷,全面准确,时间不可太长。若一次望舌判断不准确,可让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新望舌。 ⑤对病人伸舌时的不符合要求的姿势,医生应予以纠正。如:伸舌时过分用力;病人伸舌时,用牙齿刮舌面;伸舌时,口未充分张开,只露出舌尖;舌体伸出时舌边、尖上卷,或舌肌紧缩,或舌体上翘,或左右歪斜等,影响舌面充分暴露。 ⑥当舌苔过厚,或者出现与病情不相符合的苔质、苔色,为了确定其有根、无根,或是否染苔等,可结合揩舌或刮舌方法,也可直接询问患者在望舌前的饮食、服用药物等情况,以便正确判断。 揩舌:医生用消毒纱布缠绕右手食指两圈,蘸少许清洁水,力量适中,从舌根向舌尖揩抹3~5次。 刮舌:医生用消毒的压舌板边缘,以适中的力量,在舌面上从舌根向舌尖刮3~5次。 ⑦望舌过程中还可穿插对舌部味觉、感觉等情况的询问,以便全面掌握舌诊资料。 ⑧观察舌下络脉时,应按照下述方法进行: 嘱病人尽量张口,舌尖向上腭方向翘起并轻轻抵于上腭,舌体自然放松,勿用力太过,使舌下络脉充分暴露,便于观察。 首先观察舌系带两侧大络脉的颜色、长短、粗细,有无怒张、弯曲等异常改变,然后观察周围细小络脉的颜色和形态有无异常。 (三)注意事项 舌象的生理差异、饮食或药物等因素影响、季节因素影响 【注意】操作方法完成后,需要汇报结果,并回答考官提出的问题。 二、脉诊 叙述并演示中医诊脉的正确操作方法。(10分) (一)患者体位 ①患者取正坐位或仰卧位。 ②“与心同一水平”:患者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手指微微弯 ③“寸口充分伸展”:在腕关节下垫一松软的脉枕,使寸口部位充分伸展,局部气血畅通,便于诊察脉象。 (二)医生指法 选指 ①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手指指目诊察。指目是指尖和指腹交界棱起之处,是手指触觉较灵敏的部位。 ②手指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为宜。诊脉者三指平齐,手指略呈弓形,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 因为这样的角度可以使指目紧贴于脉搏搏动处。 布指 ①中指定关:医生先以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动脉处→定关;然后食指按在关前(腕侧)→定寸;无名指按在关后(肘侧)→定尺。 ②疏密适宜。大体原则:布指的疏密要与患者手臂长短与医生手指粗细相适应,如病人的手臂长或医者手指较细,布指宜疏,反之宜密。(姚明宜疏,武大宜密) 具体做法:定寸时可选取太渊穴所在位置(腕横纹上),定尺时可考虑按寸到关的距离确定关到尺的长度以明确尺的位置。寸关尺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段脉管的诊察范围。 运指 运指医生运用指力的轻重、挪移及布指变化以体察脉象。常用的指法有举、按、寻、循、总按和单诊等,注意诊察患者的脉位(浮沉、长短)、、脉势(强弱与流利度等)、脉形(大小、软硬、紧张度等)、脉次(至数与均匀度)及左右手寸关尺各部表现。 ①举法:用较轻的指力(“轻取”或“浮取”) ②按法:用较重的指力,甚至按到筋骨(“重取”或“沉取”)→指力适中:中取。 ③寻法:从轻到重,或从重到轻,左右推寻,调节最适当指力。在寸口三部细细寻找脉动最明显的部位,统称寻法。(注意:力度上的摸索变化) ④循法:指切脉时三指沿寸口脉长轴循行,诊察脉之长短,比较寸关尺三部脉象的特点 ⑤总按:三指同时用力诊脉,从总体上辨别寸关尺三部和左右两手脉象的形态、脉位的浮沉等(总按时一般指力均匀,但亦有三指用力不一致的情况

文档评论(0)

杏汇学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助升临床医学的理论及技能水平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