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保护建筑三维GIS平台管理技术要点.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受保护建筑三维 GIS 平台管理技术要点 A.1 档案资料准备 收集受保护建筑的档案资料和其他相关数据,了解受保护历史建筑的相关特点,包括地理位置等 基础资料,结构、形式、材料等法式特征,以及保存现状和保护建议等。 A.2 现场调查 对底图纠正,在历史建筑CAD 图上对片区内建筑及相关元素进行标识与编号,导入GIS 软件形成 空间数据库。 A.3 数据库构架设计 A.3.1 确定GIS 系统建设总体方向和用户需求,对数据来源进行划分并归类,确定数据库结构及信息 收集种类,包括地址、建造年代、结构类型、建筑材料、建筑面积、高度、保护类型、保存现状、设 施情况、病害类型等。 A.3.2 在GIS 系统中对受保护区内的建筑和环境要素进行分类标示与编号,形成具有各要素独立信息 条目的空间数据库。 A.3.3 依据历史建筑群风貌特性和管理需要,明确需要采集的信息种类,制作相应的信息表格。 A.3.4 根据实际用户需求设计数据表,后续能保障并持续优化数据库性能,保证数据库稳定性及数据 安全性。 A.4 建筑档案信息入库 在对受保护建筑进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将收集整理的档案信息和勘察信息(文字、数据、照片、 图纸、文献、影像等)数字化并入库,形成建筑属性数据库。 A.5 利用和优化BIM 模型 A.5.1 全方位立体地展示历史建筑风貌和建筑病害信息;对历史保护建筑进行全信息录入,建立数字 孪生的建筑模型。 A.5.2 能够为三维可视化平台提供建筑模型支持。 A.5.3 最大限度压缩模型大小,最大限度降低 CPU/ 内存/显卡开销,建议能做到无须安装专业软件, 直接在电脑、平板甚至是手机上打开模型。 A.5.4 BIM 模型的组件包含着材料、尺寸、型号甚至生产商等大量的信息,所以三维GIS 平台还需支 持大量的BIM 数据(如:构件信息、空间信息、视图信息等)在云端结构化存储,获取数据方便快捷。 A.6 GIS+BIM 三维展示与管理平台搭建 12 A.6.1 以GIS 和BIM 模型集合应用作为技术基础,搭建基于云端的GIS+BIM 集成展示管理平台,实 现分级制(可编辑、仅调用等)的用户信息共享、筛选、查询调用、录入更新、问题分析、专题制图 等功能,实现BIM 模型的多角度自由漫游、信息获取、分类显示、重点区域展示等功能,以最直观简 易的方式辅助历史建筑群的管理的判定。 A.6.2 将受保护建筑建档资料以及病害勘察资料接入三维GIS 平台,进行数字化管理。 A.6.3 建议将建筑重点保护部位反映在BIM 建模和三维系统中,进行分类研究和量化统计。 A.6.4 建议进一步结合物联网技术,布置温度、湿度、烟感、倾斜震动等传感器并将数据接入平台, 可对建筑状态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A.7 物联网接入 以GIS+BIM 平台为核心,应用物联网技术,按约定协议将历史建筑传感器数据、监控数据等与互 联网相连进行信息交换与通信,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等,并通过互联网能将实时 数据反馈到平台运营界面和用户手上。 A.8 维护与保障 A.8.1 建议重点维护受保护建筑GIS 数据库和后台管理系统,做到保障数据安全,保障系统的稳定运 行。 A.8.2 系统出现故障时应当积极响应、及时修复。 A.8.3 保护管理人员和系统使用人员需通过技术培训和专业咨询。 13

文档评论(0)

nhk3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账号发布文档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仅用于技术分享交流,相关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请提出指正,我们将立即删除相关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