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分子化学导论:第二章 分子识别1.pdf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超分子化学导论:第二章 分子识别1

第二章分子识别 • 主体分子设计原则 • 阳离子络合主体 • 阴离子主体 • 中性分子的络合 分子识别 分子识别可理解为主体(受体)对给定底物(客 体)选择性地键合并可能具有专一性功能的过程。 相应于生物学中底物与受体的概念;人们也广义 地把分子识别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化学物种称为底 物及受体,较小的分子称为底物(客体),较大 的分子称为受体(主体)。 分十识别即是(分子)存贮和(超分子)读取分子信息。 识别过程可能引起体系的电学、光学性质及构象 的变化,也可能引起化学性质的变化。这些变化 意味着化学信息的存储、传递及处理。因此,分 子识别在信息处理及传递,分子及超分子器件制 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分子识别的原则(一) • 互补性(complementarity) 互补性决定识别过程的选择性。底物与受体的互补 性包括空间结构及空间电学特性的互补性。 空间结构互补性最早由Fisher的“锁钥关系”所描述。 1958年Koshland提出了诱导配合(induced fit)的概念 弥补了Fisher概念的不足。 锁钥关系和诱导配合示意图 空间电学特性互补性包括满足氢键的形成,静电相互作 用(如盐桥的形成),π-π堆积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等。 这要求受体及底物的键合位点及电荷分布能很好的匹配。 分子识别的原则(二) •预组织(preorganization) 预组织决定识别过程的键合能力。预组织原则是 指受体与底物分子在识别之前将受体中容纳底物 的环境组织得愈好,其溶剂化能力愈低,则它们 的识别效果愈佳,形成的络合物愈稳定。 受体设计 受体的设计及合成称受体化学。设计多种类型的 受体使之适合于过渡金属离子及其他阳离子,阴离 子,中性的无机、有机及生物分子等各种类型的底 物,需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受体设计的原则 • 受体与底物应有大的接触面积,受体应具有包容底物的空 腔以产生较多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并与底物能很好互补。 • 受体设计必须遵循刚性与柔性的平衡,它关系到受体及受 体同底物识别过程的动力学特性。受体结构的稳定性需要 刚性的分子结构,但是识别过程中的变换、调控、协同及 变构过程需要一定的柔性。 底物和受体的结合方式 • 氢键 • 配位键 • 静电引力 • 范德华力 • 疏水相互作用 • π-π堆积相互作用等 受体的分类 根据底物的类型: • 阳离子络合主体 • 阴离子主体 • 中性分子的络合 根据受体的结构类型: • 冠醚(臂式冠醚、双冠醚、穴醚) • 环糊精(化学修饰环糊精、桥联环糊精) • 杯芳烃 • 卟啉和酞菁 • 环肽 O O O 冠醚 18 O O O 冠状化合物是1967年以后出现的一类中性有机化合物, 其中包括以氮、硫、磷、硒等替换氧杂原子的大环化合 物和以氮原子为支点的大二环、大三环多元醚(即所谓穴 醚)的一大类化合物。由于冠状化合物具有许多新奇的化 学结构和独特的性质,因此形成了一门引起多方面重视 酌新兴边缘学科——大环化学。 作为第一代超分子主体化合物酌冠状化合物,以其对金 属离子特殊的选择络合作用和分子组装方式而成为分子 识别和超分子化学的典型体现。 冠醚的发现 生物体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习让人进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