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公众生态文明意识调研
一、公民生态文明意识问题的原因分析
作为社会构成的基石,社会成员在历史演进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会随着社会生产发展和人类认知的完善发生变化,在现今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社会角色依次经历了自然人、道德人、经济人、生态人的转化,但从本质方面来说这些变化都是人与自然关系在具体历史时期的特殊显现。然而工业社会展现出的魅惑性的社会红利,将社会公民“圈养”在了工业化、资源掠夺化的无知之域,并促使公民漠视其应承担的“生态人”角色的权责,其具体原因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内部认知因素,即公民缺乏自我生态角色的体认。在事物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内部因素是影响其发展走向的决定原因。社会历史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人这一主体的内在主观因素。个人主义,是近现代社会精神的核心,它重视个人在社会中的自由度,强调自我支配和自我独立的品德。‘而现今的个人主义精神更是将这种独立、自主的价值追求推至极端,在私利性心理的作用下,个人常常以自我权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个人与他者、人与自然呈现出扭曲化的非生态性、非整体性的关联,社会性的人类个体渐渐成为完全孤立且封闭的座座独岛。这与生态社会所要求的全面、整体的精神价值相违背,更使得社会公民对于生态公民身份的认可产生一定的冷漠及排斥心理。一旦生态的发展将要在短期内危及公民自身的既得利益之时,公民就可能将生态意识与价值弃之如敝履。因
此,公民自我生态角色的认知缺乏,是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的主观决定因素。
二是外部保障因素,即生态公民的角色缺失强力的制度先觉和法治保障。由于惯性思维的约束,新事物的产生,时常会与旧事物或已存事物产生矛盾冲突,而人们对于新的身份认知在其初始阶段往往会具有潜在的排他性。若是将生态文明的未来发展仅仅寄希望于社会成员的自觉认知,那么生态文明的结局将会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然而在现实的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虽然国家己将生态文明上升到国家战略政策的高度,但只是作为上层政府政策的一部分得以体现,具有强制性和合法性的相配套的环境法律法规却没有得到明确的制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态文明意识在社会公众心理上的认同度和贯彻落实的权威性。同时,若是发生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那么在处罚机制上会产生缺位或是处罚的主观随意性,导致破坏生态环境的处罚成本远低于因破坏带来的红利,从而无法起到督促社会公民自觉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更无法起到生态警示的效用。因此,以要求集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或办事规程为基础的制度规范是实现生态文明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措施。
二、 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培养
首先,激发公民自觉理性的生态文明意识。自觉意识的形成,需要公民能够对自我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进行清晰地认知确定。在当代生态社会的氛围下,公民应重新慎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身作为生态系统一份子的身份与地位,理性地对待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跳脱传统观念下“人类中心主义”的自傲心态,将生态自然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温馨港湾,而非纯工具性、资源性的可随意掠夺的物质能量仓库。同时,作为生态公民更需要具备生态文明的基本知识和素质涵养。教育学者陶行知曾说过“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应当加强社会公众的生态文明知识教育,完善公众的生态认知结构。并指导公民积极学习相关的生态知识和环境保护常识,拓展对生态文明认知的深度和广度,增强生态文明理念的内化。
其次,注重生态权责意识的教化。自觉理性的生态意识,不仅要求公民具备明确的生态文明认知,也涵盖公民对于自然的生态权利和责任意识。公民的生态权利使得公民希望自我的生存环境得以保护、改善和优化,但在强调生态权利的同时,公民似乎遗忘了应对自然环境履行的生态责任意识。生态责任意识,既包括对于自然的忧患意识、人与自然的和谐意识,也包含生态维护的参与意识、担当意识等。鼓励公民踊跃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民生活动,自觉加入到爱护自然、绿化环境的行动之中,以公民个人的实际生态活动支持生态建设。而且应当敢于正视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呈现的生态危机的问题,自发投入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环境的活动之中,以切身的生态实践来强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意识。
再次,养成生态化的生活方式。既然人们的存在即是他们实际的活动过程,那么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也需要贯彻到与公民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之中。一方面,社会公民应当确立可持续性的生活风格,即树立理性适度的需求欲、有度有节的消费观。需求欲望是人们实施行动的内在动力,对于环境、资源等物质的渴求常会诱发人们的占有本能,催发人的非理性行为,形成消费的浪费性、奢靡性、空洞性,从而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在物质丰裕的现代社会,人们被无意义的消费性文化所奴役,无止境地为商品生产者所创造的“伪需求”买单。因此,应当适度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