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技术操作方法及治疗技术方案.doc

腹针技术操作方法及治疗技术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腹针技术操作方法及治疗技术方案 腹针技术是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该技术根据以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先天经络系统理论(图1),寻找与全身部位相关的反应点,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轻微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临床主要适用于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疾病。 图1 腹部先天经络图 一、针具及基本技术 (一)针具 腹针针具根据针具的不同直径分为A、B、C三类,分别为Ф0.22mm、Ф0.20mm、Ф0.18mm。 每类中又根据针具的不同长度分为 = 1 \* ROMAN I型、 = 2 \* ROMAN II型、 = 3 \* ROMAN III型,分别为50mm、40mm、30mm。 (二)腹针取穴方法 1.腹部分寸的标定(骨分寸取穴法) 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 下腹部分寸的标定: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寸。 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从神阙、经天枢穴至侧腹部腋中线确定为6寸。 2.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 中庭穴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8寸。 神阙穴至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5寸。 侧腹部的腋中线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6寸。 (三)腹针的针刺方法 1.针刺手法 进针时应避开神经、血管,根据处方的要求,按照顺序进行针刺。 (1)进针:准确度量,确定穴位后,采用套管针,快速弹入皮下。 针刺深度:浅刺——皮下,中刺——脂肪层,深刺——肌层。 (2)行针:①缓慢捻转不提插1~2分钟。②轻捻转慢提插1~2分钟。 (3)出针:留针30分钟后出针,出针时按照进针顺序缓慢捻转出针。 二、常见疾病的腹针治疗技术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本病常因督脉劳损、气血不足、感受外邪等导致经脉闭阻,以颈项部疼痛及上肢麻木,头、颈、肩部活动受限,甚者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腹针处方】中脘、关元、商曲(双)、滑肉门(双)。 【操作步骤】 1.体位: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右侧,检查患者头部前屈、后伸及向左右旋转活动度并进行记录。 2.测量:医者一手握住度量尺分别对处方穴位进行度量标记。 3.针刺顺序:中脘、关元、商曲(双)、滑肉门(双)进行针刺,根据患者体型选择适当的A类针具刺入皮下。 4.针刺深度:将中脘、关元深刺、商曲浅刺、滑肉门患侧浅刺、健侧中刺。 5.检查患侧的活动度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如果病情没有改善,继续调整针刺深度至临床症状改善。 【特别提示】 1.在针刺过程中用双手托住患者枕部,引导向运动障碍方向做徐缓地主动运动。 2.症状较轻者,在针刺过程中即可进行适当的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环转等主动运动。 (二)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 本病主要是因为外伤劳损,筋脉失养;或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不能濡养筋骨;或外感风寒湿邪,脉络拘急所致,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本病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腹针处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 【操作步骤】 1.体位: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右侧,检查患肢的外展、外旋被动活动度并进行记录。 2.测量:医者一手握住度量尺分别对处方穴位进行度量标记。 3.针刺顺序: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进行针刺,根据患者体型选择适当的A类针具刺入皮下。 4.针刺深度:将中脘深刺、商曲中刺、滑肉门浅刺 5.检查患肢的外展、外旋被动活动度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如果病情没有改善,继续调整针刺深度至临床症状改善。 【特别提示】 在治疗同时必须配合适当的肩部功能锻炼,要求患者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因人而异。方法可选用前后摆动、回旋运动、爬墙高举、内收外展以及牵拉滑车等。 (三)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本病常因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慢性劳损、肝肾不足、外邪闭阻经脉所致。临床以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活动或天气变化时疼痛加重,常反复发作。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腹针处方】中脘、关元、气旁(健)、外陵(患)、下风湿点(患)。 【操作步骤】 1.体位: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右侧,检查患膝的屈伸活动度并进行记录。 2.测量:医者一手握住度量尺分别对处方穴位进行度量标记。 3.针刺顺序:中脘、关元、气旁(健)、外陵(患)、下风湿点(患)进行针刺,根据患者体型选择适当的A类针具刺入皮下。 4.针刺深度:中脘深刺、关元深刺、气旁中刺、外陵中刺、下风湿点浅刺。 5.检查患膝的活动度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如果病情没有改善,继续调整针刺深度至临床症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