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讲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主讲人 魏薇;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也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教育因满足人与社会的需要而产生,也随着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方面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方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无一不受到社会的制约的。另一方面,教育也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它首先承担育人的功能(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并通过育人功能进而实现其社会功能,影响和保障社会的延续和发展(社会变迁和社会流动)。;一、教育与经济;;; ☆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
其一,人口质量重于人口的数量 。
其二,人力投资的收益率大于物力投资的收益率,也高于通常的银行利率。
其三,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
其四,教育投资的总量必须不断追加。
其五,教育投资的收益率是可以测算的:收益÷成本﹦收益率。
。
;;;;1.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第四阶段(1997年以后)党的十五大重申了实施教育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路。1998年教育部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江泽民指出:“切实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决定》在政府文件中第一次提出:“鼓励社会力量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发展教育产业。”;4.教育产业的内涵和外延;; 第一类观点可称为“营利性产业说”,认为教育中具有营利性的那部分是产业。 第二类观点可称为“特殊产业说”或“非营利性产业说”,认为教育是一种不同于行政管理部门的产业,也是一种不同于工商、金融、建筑、农业等产业的特殊产业,是非营利性产业。教育产业的有效经营可以带来利润,与非营利性的特点并不矛盾。教育是产业,但不能产业化。 第三类观点认为教育不是产业或不具有产业性。 ;;案例一 1999年 高等教育扩招拉动经济增?? 纪实;案例二 教育成为上海GDP新的增长点;案例三 我国海外留学低龄化,大量的资金流向海外;杨福家担任英国诺丁汉大学名誉校长.中国留学生费用涨价。;;;;二、教育与政治(一)教育与政治的关系1.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影响教育目的☆政治影响教育制度☆政治影响着受教育权☆政治影响着教育的内部问题;;(二)教育平等;2.西方学者对教育平等的考察及认识☆贺拉斯·曼:教育是伟大的均衡器; 案例:美国黑人精英的崛起☆伊利奇:学校教育充当了社会的筛选机器,使社 会不平等制度化,因而学校教育应当消亡。☆伯恩施坦:学校教育知识的语言编码比较适合中上社会阶层子女的生活经历,而与下层阶级子女生活经验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说明教育活动中不同学生在学业成绩中的分化。☆迪厄提出“文化再生产”也认为,学校对一定文化阶层的子女能实施有效传递,对一些不具备一定文化阶层的子女则实施暴力性的教学实践。;☆筛选理论:教育是一种标识个人能力的工具,它揭示了已内涵于人的未来的生产特征,表明了人固有的生产力。该理论把教育过程看成是个人先天能力的排序过程,把教育水平看成是反应个人能力或未来生产率水平高低的信号。
;;;;;;☆社会学家布劳和邓肯对美国的职业结构与职业流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表明社会阶层现象包括先赋性和自致性两种内涵。个人的社会地位一方面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和努力,一方面受社会出身影响。上一代的不平等会在下一代中程度不同地再现。在美国,对个人职业地位影响最大的,首推受教育程度。其次为其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职业地位。 “我们丝毫不能决定自己能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里,但是我们出生的家庭却相当重要”(美.安妮特); 安妮特.拉鲁以自然主义的深度访谈方法撰写的《不平等的童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向我们展示了大洋彼岸的美国,不平等是怎样产生的。安妮特的核心问题是,孩子们的童年所处的环境的差异,如何产生了他们未来的差异。她将研究对象分为三个阶层:中产阶级家庭、工人阶级家庭和贫困家庭。划分的依据是:收入、居住空间和父母的职业声望和受教育权利。在各种不平等的因素中,人们对经济或权利的不平等感受最深,但是其他的不平等(场域、社会资本、心性倾向和惯习)通过更间接、更隐晦、更潜移默化的各种方式合法化自身,并获得了人们的认同后建构了社会的不平等方式,却不容易被察觉。; ☆布迪厄、华康德1998:许多最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