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测试
答案说明
2021.5.29
1.C(原文提及,“布瓦赫认为过去不是被保留而是被重建,即记忆展现的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对过去的重现,而是一种满足于当前社会利益的对过去的重建。当下的利益关系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对社会记忆进行着选择和建构”,由此可知选项信息无误。A项,“当下社会发生的特定事实基础……不能产生重要的影响”错。B项,“向群体和社会层面展开的特点是由社会记忆的底色或基调决定的”错。D项,“我们”与“他们”的说法,与“我群和他群”的概念,都是为区别自己所在群体和其他群体的表达,有相似的地方;但材料二中“我们”与“他们”具体指“中华民族”和“外族”,在这一点上含义又有不同。)
2.A(“如果没有个体记忆促成社会分类,也就不会有社会认同感的获得”表述过于绝对,“个体记忆促成社会分类”,只是形成社会认同感的微观层面的路径,此外还有其他路径。B项,材料一第三段提及,“在每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新闻媒体再现的宏观历史叙事以及30万死亡人数的数字,是我们对那一段历史共有的社会记忆的一部分,成为民族和国家认同的事实基础。但是当我们看到描述这其中个人经历的文字,或通过口述历史直面主人公的经历和遭遇时,那种冲击力往往更为强烈”,由此可知选项信息无误。C项,材料一第四段提及,“对于宏观叙事的社会记忆而言,建构社会认同往往和权力联系在一起。哈布瓦赫认为过去不是被保留而是被重建,即记忆展现的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对过去的重现,而是一种满足于当前社会利益的对过去的重建”,由此推断可知,选项信息无误。D项,材料二第一段提及“对这种亲近和认同的记忆,最为集中、最为形象地体现在文艺作品及其所保存、发展和精炼化的语言文字当中。不可否认,这种记忆与叙述延续和强化了‘我们’之间的认同”,由此可知选项信息无误。)
3.A(材料一第四段的核心观点是权力或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会借助对社会记忆的建构来实现对社会中人们思想的引导,形成社会认同。A.内容符合中心论点的意思。 B.谈的是了解能促成团体的稳定。C. 说的是机构、组织自身的改变。D.没有重新建构的意思。)
4. ①材料—侧重从理论上论述社会认同形成的一般规律。
②材料二侧重从实践层面论述如何建构中国国家认同。
[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①武汉网友泪奔,是个体记忆鲜活性和冲击力的体现,视频被大量转发说明其影响并形成了社会认同。
②“90后”的心声体现了担当的社会记忆,符合外部期望和本身需要,收获大量点赞说明实现了社会认同。
③央视频道推出“抗疫”纪实,是国家层面对人们进行思想引导,形成共同的社会记忆,引发广泛共鸣体现国民认同。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C (“意在表明那个时代人们生活邋遢,不注意自己的形象。”理解有误,意在表现那个时代乡下人的生
活环境与生存状态。)
7. D (A“体现了人们对旧时代的怀念”理解有误,体现的是旧时代的遗存、影响。B“作者对这种做法不置对错”错误,第11段借助朋友的话蕴含了不赞同的态度。C“以情感丰富的笔调”错误,应该是客观冷静的笔调。)
8. ①在叙述中不直接加入情感表达,只是冷静、客观地叙述,如文中作者在描写一系列社会生活场景时并没有加入表达自身观点、态度句子,只是把人物、事件原原本本记叙下来;
②寓主观情感于客观描写之中,让读者在阅读中深入思考作品意蕴,作者虽然没有直接表达观点,但却能让读者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在记叙这些社会生活场景时的“言外之意”。
9. ①叙述者:客观叙述,冷静思考。②以人为中心,倾力刻画人物形象。③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体现社会真实场景,引发读者深思。
10.B(臣虽愚,岂不知随众然诺,其事甚易;发奸擿伏,其事甚难。诚见不如此,不足以尽职。)
11.A(“中式”在文中指科举考试被录取)
12.D(“仍留遗憾”错,文中的“论”是对传主的赞美)
13.(1)率领精锐部队逼近城池,明确地晓告蒙古人(向蒙古展示晓谕的文书),(这样就)没有不相继归顺投降的。(6分。“薄”“显檄蒙古”“相率”各1分,句意1分)
(2)皇上命令我考核官员,我只须考核他们的实绩。写文章可以作假,实绩很难欺骗人啊。(6分。“考校”“第”“实”各1分,句意1分)
14.①防微杜渐,扼止叛乱于萌芽之时。②重视教化,认为开科取士胜过武力镇压。③施行仁政,轻赋薄役。(3分,每点1分)
参考译文:
张存仁,是辽阳人。崇德元年,开始设置都察院,位在六部之上,任命张存仁为都察院承政。过了几天,张存仁上书进言:“我曾经暗地里观察各位大臣贤能与否,以及处理政事的得失,只是不敢越职妄论高低。如今皇上创立这个官职,并且以此任命我。我虽然愚钝,难道不知道附和众人的意见,这种事情很容易;揭发隐藏的坏人坏事,这种事情很困难。可是我确实认为如果不这么做,不足以恪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