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山地特色城镇和新型城镇建设措施方案.docxVIP

加强山地特色城镇和新型城镇建设措施方案.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加强山地特色城镇和新型城镇建设措施方案    牢固树立创新、绿色发展新理念,加强特色城镇和新型城镇建设研究,保护山体脉络,鼓励向山要地,节约集约使用建设用地,顺应现代城镇发展新趋势,推动城镇绿色发展,提高智能化水平,增强历史人文魅力,全面提升城镇内在品质。  第一节 凸显山地城镇特色    城镇建设以保护山水脉络为前提,体现山地特色,构建依山顺势、显山露水、山在城中、城在景中的空间格局。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形态。避免城镇建设无序蔓延,结合山地地形,以大分散小集中的布局方式契合碎片化土地的集约利用,体现组团式、点状式、串珠式布局特点。科学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和生态建设用地。加快山地建筑研究,注重竖向规划设计。   探索山地型土地使用模式。鼓励向山要地,科学合理开发低丘缓坡和未利用土地,统筹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政策,拓展城镇用地空间。大力发展山地建筑,鼓励地下空间开发。   突出山地城镇道路交通发展。按照组团布局特点,综合功能配套,强化组团功能复合,促进职住平衡,减少钟摆式交通。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加大支路网密度,构建合理的道路网络系统。推广多样公交出行模式,提高垂直电梯、手扶电梯、索道等山地特色公共交通工具占比,发展花园式城镇慢行系统,引导绿色出行。加大城镇停车设施建设力度,引导城市发展多层机械式停车场,小城镇建设分散式小型生态停车场,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路网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达15%。   彰显山地风貌特色。积极营造山地特色风貌,遵循少挖山、慎砍树、不填湖的原则,强化自然立体的山地特色城镇景观,城镇绿化以本地树种为主,突出山地城镇环境特征、历史特征、文化特征、建筑风格和城市色彩。山地建筑按照因地制宜原则进行设计建设,尽可能保持自然地形、地貌,使建筑与绿化密切结合成为有机整体,反映建筑的地方特征和地域文脉特色。规划建设省域绿道系统,绿道建设与山水环境、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山地体育等有机结合。  第二节 注重人文城镇建设    城镇建设注重挖掘、提炼贵州民族文化元素,整合文化资源,重视历史文脉传承、发展和弘扬,彰显贵州差异化城镇主题文化。   加强历史文化载体保护。严格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对全省现有的55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426个传统村落实施保护与管理。支持有条件的城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支持符合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标准的项目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支持梵净山、三叠纪化石群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支持黄果树屯堡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历史城镇和传统村落积极组织调查、评估和申报。加强对历史城镇和传统村落保护性发展的引导,重视历史遗址遗迹环境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把保护文化遗产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增强文化传承创新。增强对贵州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间艺术传承,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估和申报。鼓励个人、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与传承。到2020年,力争建成15-20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习所,建立一批文化产业基地。提升城镇、村落文化内涵,彰显贵州民族民俗文化魅力。发展创意、旅游等文化产业,办好民族节庆、文艺表演等活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在尊重并保护民族历史文化本真性的前提下,建设一批民族文化旅游村,促进民族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   强化城镇文脉传承。加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实施“城镇脸谱”计划,各县(市、区、特区)划定有地方特色或历史文化记忆的地区,创建城市标识“脸谱”。建设一批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特色小镇,改善少数民族村镇人居环境、发展民族特色优势产业、保护改造少数民族特色民居和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加强17个世居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提炼应用地方文化元素符号,增加建筑的可阅读性和可识别性,实施1000个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建设,建设一批民族风情小镇。系统挖掘地方建筑文化特质和文化基因,研究梳理地域特色鲜明的建筑符号、建筑材料和建造工艺,形成与城镇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山水环境相适应的建筑风格和城镇风貌,彰显贵州文化多元性,提升城镇品位。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到2020年,9个市(州)和贵安新区各建设1个综合博物馆,全省共建设30个社区博物馆或生态博物馆、11个民族专题博物馆。  第三节 强化绿色城镇建设    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创建、低碳城镇建设和绿色建筑行动计划,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

文档评论(0)

liuxing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