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先进典型事迹材料.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家风家训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家教”是所有民族都拥有的一种对子孙的教育方式,但以中国为最有特色,因为,在中国, “家教”尤为重要和必要。中华民族历几千年而血脉不断文明不坠,我们自有我们全社会共同尊崇的价值基础。这个价值基础是以儒家道德信仰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我们民族的信仰系统不是仰仗宗教,而是仰仗对自身传统道德的尊崇和修习,修习的最普遍方式, 非仪式而是 “教化”。下面是整理的家风家训先进典型事迹材料,一起来看看吧。 家风家训先进典型事迹材料一 尽管已经 83 岁高龄,住进了县城的楼房,儿媳孝顺,可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的樊桂英老人还是常往郊外的老房子跑,补墙擦窗、浇花种菜。每逢周末,儿孙们也是齐齐地来到这里,陪老人一起打理着承载家庭回忆的 “根据地 ”。 在这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中,有省里的 “三八红旗手 ”,有光荣的人民教师,有大学生,还有研究生 培养和教导他们的樊桂英老人,虽然出身农家、没读过书,却能在生活中 言传身教,使四世同堂的 36 口之家形成了崇德向善、知恩图报的淳美家风。不仅樊桂英老人本人被评为吉林省道德模范、 “吉林好人 ”,她还带领儿孙们赢得了全国 “最美家庭 ”的荣誉。 “只要儿女有书读,苦也是甜的 ” “我一出门,总得向人家打听 ‘这上面写的啥,那墙上贴的啥。 ’从”战火纷飞的年代走到衣食无忧、生活安稳的今天, 83 岁高龄的樊桂英心里装着沉甸甸的满足,唯独遗憾没读过书、不识字。 “一定要让孩子们读书识字,做有文化的人 ”,樊桂英说这是她一生的信念。 1962 年, 14 岁的大女儿面临辍学务农,樊桂英和丈夫做出了 “惊人”的举动 —— 从内 蒙古举家搬到 300 公里外的吉林省通榆县向海乡新兴村。 全家人成了外来户,没有土地,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由于丈夫多病,樊桂英成了 家里的顶梁柱,做起了 “和大泥、脱土坯、垒土墙、打草捆 ”的泥瓦匠,用血汗换来的收入供子女读书。樊桂英说: “只要儿女有书读,苦也是甜的。 ”在樊桂英的感染下,儿女们不但成绩优异,还利用课余时间挖草药、捡牛粪、搂柴火,补贴家用。 为了让孩子们继续读高中, 1980 年,樊桂英带着全家搬到通榆县城郊区。她夏天卖 西瓜,春秋打工,冬季卖鞭炮,终将 7 个子女都培养成才,小儿子还读了研究生。孙辈 们更是不乏高才生,硕士学历 1 人,本科学历 17 人,专科生 5 人;全家培养出国家公务 员 9 名,事业单位人员 8 名,军官 2 名,个体工商业户 7 名,在读大学生 4 名。 生活小事中透着做人的大道理 由于长期高负荷劳动, 1979 年冬天,樊桂英的脚后跟长起了 “骨刺”。为了不让孩子们辍学,她忍着疼痛一瘸一拐地坚持劳动,直到脚底的 “骨刺”被活生生地踩弯。她常常叮嘱孩子们 “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社会,对得起自己 ”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 在樊桂英的言传身教下,子女们果然不负希望。大女儿多次被评为吉林省优秀组工干部、三八红旗手。二女儿成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三女儿和小女儿两家经商诚实守信、依法纳税。四女儿一家三口,都是国家公务员。第三代的孙辈们工作于市、县各级机关单位,其中二女儿家的儿子儿媳还就职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为祖国的航天事业添砖加瓦。 1992 年,樊桂英的老伴患病住院,樊桂英为老伴翻身、按摩身体、端屎端尿。在她 的带动下,儿孙们自觉地往医院跑,轮流值班。在长达 5 年的陪护中,一家人默默地展现出不间断的爱与孝。 1997 年老伴去世后,樊桂英告诉孩子们: “你爸虽然没了,但这个家不能散,你们一定要像你爸活着时一个样。 ”从那以后,这个大家庭更加和睦,事业上相互支持,生活上 相互帮助,儿孙们的小家庭个个和美。 “给人是幸福,欠人是受罪 ” 尽管已经年过八旬,樊桂英还是坚持年年回向海乡新兴村,看看当年自己困难时帮过忙的老邻居,为他们提供帮助。 “姥姥没工作,也没社保,子女们给她的钱舍不得花,给她买的衣服也舍不得穿,都 攒起来捐给社区的困难户。 ”樊桂英的外孙女焦雯倩说, “姥姥常说 ‘给人是幸福,欠人是受罪’。” 樊桂英身上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的品质,影响着整个家庭。从县委组织部退休的大女儿常年不留姓名做好事 ;在农村和郊区工作的小女儿,不仅乐于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 还自掏腰包长期资助多名孤儿 ;在民政部门工作的大儿子除了访贫问苦干好本职工作外, 更不忘帮助低保户和贫困户。小儿子拿出 7 万元资助就读于东北电力大学的一名贫困学生,直至其参加工作。 在樊桂英的教育下,整个家庭都主动承担起社会担当,长期资助 6 名孤儿。截至目 前,这个家庭通过捐助、救济、资助等渠道,累计向社会无偿贡献资金 60 余万元。家风家训先进典型事迹材料二 她帮助他人抚养了 4 个孩子,等孩子成人后,将孩子送还给了亲生父母 ;她资助了 16 名贫困生,

文档评论(0)

195****73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