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害.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2 用药 时应 避开 不利 情况 8 预 防 空腹或饥饿,营养缺乏, 嗜酒或醉酒之后等服药。 ② 避免巴比妥或冬眠灵类药物同服, 或异烟肼与利血平同服。 ③ 儿童或年龄在 55岁以上者 药物对肝脏毒性增加,慎用。 ④ 对已患有肝病的病人及肝功能不正常者, 更应慎重:如降糖药的应用。 * 8 预 防 8.3 利用 药物 代谢 的 互相 作用 半胱氨酸可减轻扑热息痛的毒性; 对氨基水杨酸能减轻或防止异烟肼对 肝的损害; 皮质激素类能防止大多数药物性肝损害; 含硫氢基药物能防止药物性肝损害。 * 8 预 防 8. 4 服药后 定期复查 早期发现 慎重 * * 5 临床特点 潜伏期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不同肝损害特点 常见肝损害药物及特点 * 5.1 潜伏期 2周内发病者占50~70%; 8周内发病者达80~90%; 3个月以上发病者很少。 * 5.2 临床特点 发热,约57~75%的患者用药后7~23天(平均14天)出现不规则的发热 。 消化道症状(约60%); 皮肤瘙痒(约35~65%); 黄疸(约25~60%); 皮疹(约30~45%)。 * 5.3 实验室检查 以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升高为本病特点; 其次是血清胆红素、γ-谷氨酸转肽酶、 血清胆汁酸浓度增加,血浆白蛋白减少 尿三胆(+)等。 血象常有白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总数增加,后者增加10%以上者约占15~30%。 * 5.4不同肝损害特点 5.4.1 急性肝损害 5.4.1 5.4.1 5.4.1 5.4.1 慢性肝损害 瘀胆性肝炎 中毒性肝损害 免疫介导性肝损害 * 5.4.1急性肝损害 临床表现: 乏力、呕恶、食欲不振、 黄疸、瘙痒、发热、皮疹等, 重者可表现急性肝衰竭特征, 包括深度黄疸、出血倾向、 腹水、昏迷、死亡。 理化检查: ALT、AST、AKP升高, 胆红素升高; 自身抗体(+)、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淋巴细胞增多等。 + 异烟肼、苯妥英纳、氟烷 四环素、解热镇痛药等 * 5.4.2慢性肝损害 一般有长期 服药史 临床表现: 与慢性肝炎相似 鉴别: 自身免疫性肝炎 * 5.4.3瘀胆性肝炎 氯丙醇、激素类、镇静药 抗精神病、抗甲状腺药 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 黄疸、瘙痒、发热、 高胆固醇血症、 皮肤黄瘤、胆管硬化、 胆汁性肝硬化 。 * 5.4.4中毒性肝损害 剂量依赖、可预测 潜伏期: 数天至数月 临床表现: 多为肝细胞损伤特点。 * 5.4.5免疫介导性肝损害 无剂量依赖 不可预测 与体质有关 特点: 50%以上潜伏期: 1~4周,数天至数月 发热、黄疸、 瘙痒、皮疹; 外周血象嗜酸 性粒细胞增多 * 5.5 常见肝损害药物及特点 药物种类 发病率 临床特点 发病机制 抗 生 素 类 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螺旋霉素、红霉素、利君沙 多发于成年人,孕妇禁忌。首次使用多在10~20天发生肝损害,再次使用48小时内迅速出现损害。发热、腹痛、黄疸。肝细胞损伤和胆汁淤积。 药物直接毒性、 过敏反应 四环素类: 四环素土霉素 4~10天发生。包括肝损害、氮质血症、胰腺炎。病死率较高。 药物直接毒性 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 1% 肝细胞损伤和胆汁淤积 药物直接毒性 表 1 * 药物种类 发病率 临床特点 发病机制 抗 生 素 类 Β-内酰胺类: 头孢菌素、青霉素类 5% 潜伏期1~6周。 肝细胞损伤和胆汁淤积。 特异质反应 磺胺类: 柳氮磺胺吡啶 0.5~1% 在14~30天出现损害,发热、皮疹、黄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病死率10% 。 免疫介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