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实施方案
授课年级
高二
课题
荒漠化的防治
——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程类型
新授
教学目标
了解荒漠化的概念、类型、分布及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理解人类活动在荒漠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对西北地区自然特征的分析,归纳总结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导学建议
重点
难点
荒漠化的概念及成因。
教学建议
本课时容量较大,但难度较小。通过展示世界各地及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图片,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荒漠化与沙漠化的区别。
以探究的问题为依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本课时地图较多,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案例及图片,精心围绕中心设计问题,注意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引导和培养。
课前
准备
教师准备:
1.《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
2. 沙漠化、石漠化、红漠化的图片,《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视频,土地荒漠化前后的图片。做好思维导图,结合教学过程设计,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网上搜集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图片及有关资料。
2.预习本课时内容,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和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
导学过程
【探究一】——先天隐患
1.作为西北的三大邻居:南方、北方、青藏地区无此症状,为什么西北病了?
2. 经询问,近年来虽然西北全身疼痛,但表现不同,尝试解析?
①东部草原区:
②西部戈壁、沙漠区:
【探究二】——隐患机理
1.西北先天干旱,该隐患是如何进一步发展?
2. 生态失衡——
【探究三】——阶段性病理小结
请运用整体性思维,分析西北的先天不足。
【探究四】——后天失衡。先天不足使得西北生态异常脆弱,但西北也曾经辉煌过,若谨慎行事,时时预防,西北也是一片育人的沃土,什么原因最终导致西北病入膏肓?
在今天被人们称作“千里无人烟,干燥无水源”的罗布泊地区,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楼兰。汉朝时,罗布泊一带就已成为发达的农牧业地区,河渠纵横,草木茂盛,商贾、游客云集,一派繁荣景象。公元3世纪后,楼兰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荒漠化严重,人口被迫外迁。后来,楼兰逐渐变成了废墟,绿洲、良田变成了荒漠。
1.既往病史:(阅读图2.5)塔里木盆地历史上的城镇因何存在?古今位置的变化?废弃原因?
2.行为失衡:(阅读教材图2.4)结合西北现状,概括后天失衡的主要因素。
过度负担:
行为不当:
——草场、绿洲过度_______ ______破坏 _____裸露 诱发_______
3.重要病因:为了解决干旱地带的人畜饮水问题,人们常常采用现代技术掘井以获得稳定、充足的水源供应。掘井会对草原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探究五】阶段性病理小结
【填写病历】
1.主要病由
虽然先天不足,异常频发,但西北也曾经辉煌过,一度出现发达的文明,因此干旱和气候异常的先天因素不能成为主要理由,起决定作用的是后天 不当。
2.病历
3.处方: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第1课时 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和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一、荒漠化
概念
主要表现
二、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公开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 2.1.2热力环流(教学设计).doc
-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doc
- 1.3地球的运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一.doc
- 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docx
- 2.2.3.2 微专题2:气候类型的判读与描述气候特征 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docx
- 2.3常见的天气系统1 锋与天气 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docx
- 3.1能源资源开发 教案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docx
- 3.1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docx
- 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doc
-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