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 / NUMPAGES16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教学方案
课标要求
从人类文明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教材分析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是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主要讲授的内容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与此同时中华文化也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展现出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因此本课对学生全面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这一主题起着重要作用。
本课共分为两个子目,即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其中,第一子目“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介绍了古代和近代中华文化吸收外国文化的重要史实。古代史主要叙述了佛教传入中国的历程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的主要活动和影响。近代主要叙述了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第二子目“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主要从对亚洲和欧洲两个方面介绍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教学目标
1.了解佛教传入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认识中华文化在中外交流中发展升华。
2.了解西学东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冲击,认识近代中华文化的发展。
3.了解中华文化对东亚、东南亚国家的影响,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4.了解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分析其对欧洲社会进步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认识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本课难点:理解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孔子学院图
教师讲述:截至2019年12月,全球已有162国家(地区)设立了541所孔子学院和1170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对于发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适应了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增进了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同时它也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发展了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它的出现促进了世界多元文化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回首古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吸收外来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有怎样的影响?让我们一起从今天这节课中去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时事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顺利过渡到本课教学内容。
【讲授新课】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佛教传入中国
(1)发展历程
①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
③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不同宗派,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
④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出示图片和材料
昔汉哀帝元寿元年 (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
——《三国志·魏书·东夷》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教师讲述:中华文化在漫长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少来源于异国他邦的文化。我们拿佛教的传入举例。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东汉初年,汉明帝派使臣前往西域求佛法,请来了两位高僧,还用白马驮来佛经。汉明帝让两位高僧在洛阳传教,在他们居住的地方修建了佛寺,这就是洛阳的白马寺。
唐代杜牧所写的《江南春绝句》,诗中鲜明体现出南京城内寺庙之多,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南朝兴建的。由此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在这一时期,佛教还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
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不同宗派,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到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三教图》是明代画家丁云鹏的想象之作,图中描绘佛、儒、道三教创始者共同坐在树下相谈的场景。虽然是想象画,但是我们也能看出当时佛、道和儒三派在社会上的地位。三教合一,佛、道、儒相互融合的趋势逐渐加强。
【问题探究】为什么佛教能够在中国得以传播?
佛教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苦”的,即“苦海无边”,人生在世有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五阴盛苦等八苦。造成苦难的原因不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不是吃人的社会,而是“业”,提出超脱苦难的办法是忍耐、修行,以便达到“涅樂”境界。佛教这一套说明苦难和解决苦难的学说完全掩盖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本质,起到了麻醉人民的鸦片作用。
佛教还提出了唯心主义的“十二因缘”说和“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主张。佛教的基本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者所乐于接受和利用的。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希望从佛教中找到为自己统治所需要的精神武器,把佛教视为控制民心,稳定社会,拉拢汉族地主阶级的法宝。这就是佛教能够在中国得以传播、生根的一个重要原因。
——叶洵灶:《佛教在中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公开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 2.1.2热力环流(教学设计).doc
-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doc
- 1.3地球的运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一.doc
- 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docx
- 2.2.3.2 微专题2:气候类型的判读与描述气候特征 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docx
- 2.3常见的天气系统1 锋与天气 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docx
- 3.1能源资源开发 教案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docx
- 3.1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docx
- 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doc
-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