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时事地理:粤港澳大湾区:率先实现“碳.docx

2021年时事地理:粤港澳大湾区:率先实现“碳.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2020年9月,中国首次向世界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碳中和)。这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巨大的实质性努力,体现了大国担当的责任,同时也为中国的发展转型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最好的沉淀 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国家赋予了粤港澳大湾区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的使命,大湾区应主动承担责任,加快实践并率先实现碳中和。 - 01 - “碳中和”的全球图景 ·?对“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期待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消耗化石燃料和毁林,造成温室气体浓度持续上升,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威胁着全球生态安全。 为解决全球变暖问题,从1992年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开始,人类历史上通过了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经过近30年的努力,从二氧化碳减排到碳达峰,再到碳中和,在目标与行动上逐步深入。 自2016年签署《巴黎协定》以来,尽早实现碳中和、控制温升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 · “碳中和”在全球实现得如何? 截至2020年,全球已有53个国家如瑞士(2000年)、意大利(2007年)、冰岛(2008年)已经实现碳达峰,中国、马绍尔群岛、墨西哥、新加坡的碳排放预计在2030年以前达峰,届时这些国家的碳排放总量将占全球碳排放的60%。 根据英国能源和气候信息小组(ECIU)数据,至2020年,全球已有127个国家/地区提出碳中和愿景,这些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占到全球排放的50%,经济总量在全球的占比超过40%。全球十大煤电国家中,已有6个制定了碳中和目标。 - 02?- “碳中和”的中国承诺 气候变化归根结底是经济问题。我国以重工业主导的经济结构对化石能源有很强依赖性,能源结构仍以煤炭等为主,利用效率偏低,大量基础设施存在碳锁定效应。此外,在大规模的城镇化过程中,不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破坏了自然碳汇,带来了高强度的碳源,导致碳排放强度空间差异很大。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大国,中国积极主动承担减碳责任。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在历次世界气候大会上,均做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具体承诺,主动承担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中国通过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推进碳市场建设、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已提前实现部分承诺。 《中国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提出,中国需在2030年前执行“强化政策路径”,其后加速向“1.5℃路径”靠拢。因此,我国必须从现在开始制定并严格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方案,才能促使2060年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03?- “碳中和”的大湾区探索 · 粤港澳大湾区的“碳中和”目标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最早开展低碳建设试点的地区之一。2010年,广东省和深圳市列入首批低碳试点范围。2013年,广州、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广东省出台《广东省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并与住建部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成为首个在全省范围内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省份。经过10年绿色低碳发展,广东省碳强度累计下降超44%,碳市场年度排放配额总量达4亿吨,配额规模排名全国第一、全球第三。 粤港澳大湾区力争率先实现碳中和:相关数据显示,香港碳排放量在2014年就已达峰,深圳、广州也早已提出2020年实现碳达峰的目标。 在双区驱动下,大湾区将力争在2025前年碳达峰,2050前年实现碳中和,早于国家目标,起到先行示范作用。 ·?大湾区“碳中和”的焦点问题 ? 1???节能减碳 目前,大湾区能源结构和强度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化石能源占比超过60%,万元GDP能耗偏高,能源强度是东京湾区的2.3倍、旧金山湾区的1.4倍,节能降耗空间巨大。 ? 2???碳汇保护 森林、农田、湿地等生态空间是重要的碳汇。《自然》(Nature)发表的必威体育精装版研究成果显示,2010-2016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吸收同时期人为碳排放的45%[1]。然而,2000~2015年大湾区城市面积扩张了121.42%,农田、森林、草地和水体等碳汇面积相应缩减,导致固碳量下降了5.3万吨[2]。 2000-2015年大湾区林地/田地变化 ? 3???碳源与碳汇空间分异 城市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大湾区碳排放强度高的区域集中分布于珠江口,特别是广州、深圳、香港等经济高度发达的核心城市。而碳汇多分布于肇庆、江门、惠州等外围生态屏障地区。碳源与碳汇空间分异较大。经计算,2017年大湾区碳排放总量约3.69亿吨,陆地植被固碳总量约1.75亿吨,固碳量仅占排放量的47%。 ▽?大湾区各区县单位面积碳排放量 数据来源:CEADs、香港环保署、澳门环境

文档评论(0)

暗伤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