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2021年全国文综乙卷历史试题及2022高考应对策略-第26题(解析版).docx

透析2021年全国文综乙卷历史试题及2022高考应对策略-第26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透析2021年全国文综乙卷历史试题及2022高考应对策略 ——第26题 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试题(注:高考真题),社会上流传的复习题往往粗制滥造,不得要领,不分良莠的抓着就做,最容易产生误导。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 —刘芃《考试文集》477页 【真题透析】 考点:宋代科举制;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 26.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 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 【答案】C 【解析】本考查的是宋代经济发展促使社会流动性增强的历史。题干提供了三句并列的材料,可考虑全面原则,第一个材料说的是北宋政府要求民众重农,不要舍本逐末,反证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社会上“舍本逐末”现象日益增多,即民众中有许多人流入到工商业阶层。第二个材料,结合史实可知,北宋政府重文轻武,科举制扩招,因此苏辙说民众有许多人流入到士阶层,从北宋初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举措产生的三冗现象,也就可推导出苏辙说的话。第三个材料,利用逻辑推理可知,正因为“为士者”、“舍本逐末”现象增多,郑至道才忧心忡忡的说“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解释就是,宋代商品经济发达,使得社会阶层流动增强。故符合题意的就是C项。A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工商税收成为国家重要财政税收来源,故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重农抑商政策瓦解是近代的事,宋代仅仅是放宽了对工商业的控制,并没有废除重农抑商政策,何来瓦解?故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和常识,在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不存在四民社会地位平等之说。故错误。 拓展补充:社会阶层流动 社会阶层流动指的是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中国古代社会阶层流动 1、原因: ①土地产权制度的变化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社会经济分化 ④政府政策的调整 ⑤江南经济的发展 ⑥科举制的推动 = 7 \* GB3 ⑦文化教育的发展 = 8 \* GB3 ⑧社会观念的变化 ⑨儒学的影响 2、表现: ①科举制推动平民参政 ②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市民阶层扩大 3、特点: ①社会分化明显,多阶层出现 ②行业特征突出,主要从农业流向商业、手工业等部门 ③双向流动(地位由高到低、由低到高) 【策略应对】 (一)技巧 1.注意史学界新观点 2.对计量史学类试题要做到纵横向解读并留意重大历史节点的数据变化; (二)考向 1.唐宋国家治理; 2.唐宋经济变革论; 3.唐宋意识形态的加强 4.认真对待新课标新增观点 【链接教材】 考向一 从发展角度考查制度传承与创新的影响 聚焦1 门阀政治的形成及评价 (1)形成: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是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门阀政治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 (2) 评价:门阀政治虽在一定的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但这种制度具有很大消极因素。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职,缩小了选官的范围,降低了统治集团的素质;门阀士族导致出现“因人设官”的现象,造成大量的冗员。 聚焦2 唐代中央与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1)中央行政制度 ①唐前期:沿用三省六部制,在三省制下,尚书省成为最高行政机构。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三省的议政场所是政事堂。 ②唐太宗时期: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 ③唐玄宗后期:中书门下体制逐渐取代三省体制,成为新的中枢体制。中书门下体制建立后,使职差遣体制逐渐定型,形成了不同于三省六部制的使职差遣体制。 (2)地方行政制度:唐代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是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沿革中比较重要的转折时期。唐朝采用了“道州县”三级制,“道”的设置往往使节度使的实际权力膨胀,后期逐渐趋向藩镇割据的分裂状态。 考向二 从核心素养角度考查唐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聚焦1 隋唐时期的均田制及赋税制度的变化 (1)土地制度——均田制 ①前提:政府掌握大量的无主荒地。社会上存在大量无主荒地和劳动力。 ②内容: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拓荒牛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