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药理学教学课件:Chapter04 吸入麻醉药.ppt

  1.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麻醉基础教研室 Chapter 4 吸入麻醉药 Inhalational Anesthetics 全身麻醉药 General Anesthetics 吸入麻醉药 Inhaled Anesthetics 简史 最早:N2O “笑气” 1798年 1842年乙醚麻醉 近代麻醉学的开端 1847年吸入氯仿无痛分娩 之后80年间没有新药出现 20世纪50年代中期氟烷问世,末期甲氧氟烷 1963年合成了恩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等 吸入全麻药的理想条件 ①理化性质稳定,易于长期保存,无燃烧爆炸性,与麻醉器械、碱石灰或其他物质接触不产生毒性物质; ②无异味,对气道无刺激性; ③血气分配系数小,在血和组织中溶解度低,麻醉深度易于调节,可控性强; ④麻醉作用强,可使用低浓度,以避免缺氧; ⑤诱导及苏醒迅速、平稳、舒适,无后遗作用; ⑥有良好的镇痛、肌松、安定、遗忘作用; 吸入全麻药的理想条件 ⑦能抑制异常应激反应,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⑧在体内代谢率低,代谢物无明显药理作用和毒性; ⑨安全范围大,毒性低,不良反应少而轻,尤其对循环、呼吸影响小,无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无严重过敏反应,不污染空气,不损害工作人员的健康; ⑩设备简单、使用方便、药源丰富,价格低廉等。 理化性质与分类 理化性质关系到:储存容器、全麻工具(橡胶、金属及塑料等)给药方法、有效期的长短、苏醒快慢、全麻深度的调节以及保证安全等。 血气分配系数 达到动态平衡时(分压相等),麻醉药在两相中浓度的比值。 麻醉深度的影响因素 麻醉深度取决于脑组织中吸入麻醉药的浓度,诱导或苏醒同样取决于脑中麻醉药分压上升或下降的快慢。吸入麻醉药以扩散方式跨过各种生物膜,使脑内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适宜的药物浓度。 麻醉药向肺泡内以及向组织的输送靠血流的传递。 PA(肺泡内麻醉药的分压) Pa (动脉血麻醉药分压) Pbr(脑内麻醉药分压) 作用机制 1、脂溶性学说 2、热力学活性学说 3、临界容积学说 4、相转化学说 5、突触学说 6、蛋白质学说 “脂溶性学说”至今仍是各种学说的基础。 有力的依据是化学结构各异的吸入性麻醉药的作用与其脂溶性之间有鲜明的相关性,即脂溶性越高,麻醉作用越强。现认为吸入性麻醉药溶入细胞膜的脂质层,使脂质分子排列紊乱,膜蛋白质及钠、钾通道发生构象和功能上的改变,抑制神经细胞除极,进而广泛抑制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全身麻醉。 “突触学说”认为麻醉药作用的关键在于影响突触传递 通常:增强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抑制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麻醉药选择作用于CNS 原因:CNS类脂质含量较高 亿万神经元 作用部位:整个CNS(从皮层到脊髓) 1、增强GABA的功能 2、减少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的释放或抑制其功能。 3、促进氯离子通道开放 4、阻断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 氯胺酮 5、N2O和氯胺酮的镇痛作用与内源性阿片样肽-阿片受体系统有关。 6、影响第二、三信使转导系统。 “蛋白质学说” 认为麻醉药是直接与神经元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引起蛋白构象的改变从而影响膜蛋白的活性。 【麻醉分期】 吸入性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的抑制作用有先后顺序,先抑制大脑皮质,最后是延脑。麻醉逐渐加深时,依次出现各种神经功能受抑制的症状。常以乙醚麻醉为代表,将麻醉过程分成四期. 一期(镇痛期) 从麻醉开始到意识消失。此时大脑皮质和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受到抑制。 二期(兴奋期) 兴奋挣扎,呼吸不规则,血压心率不稳定,是皮质下中枢脱抑制现象。不宜进行任何手术。 一、二期合称诱导期,易致心脏停搏等意外。 三期(外科麻醉期) 兴奋转为安静、呼吸血压平衡,标志着本期开始。皮质下中枢(间脑、中脑、桥脑)自上而下逐渐受到抑制,脊髓由下而上逐渐被抑制。此期又分为四级。一般手术都在二、三级进行,第四级时呼吸严重抑制,脉膊快而弱,血压降低。表明延脑生命中枢开始受抑制。应立即减量或停药。 第四期(延髓麻痹期) 以呼吸停止为特征 吸入麻醉药的特点 与静脉麻醉药相比,使用吸入麻醉药有两个优点: 1、能通过呼吸有效地调节血中麻醉药浓度(或分压),特别是能迅速将吸入麻醉药从身体“洗出”; 2、通过测定呼气末浓度可估计吸入麻醉药在其作用部位(中枢神经系统)的浓度(分压)。 心血管麻醉中使用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习让人进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