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镰仓时代艺术.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镰仓时代(鎌仓时代、かまくらじだい,1185年—1333年),是日本历史中以镰仓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权时代。始于1185年(文治元年)镰仓幕府成立,终于1333年幕府灭亡,经历149年。鎌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中世纪或封建时代的开始,其特征是关于义务、忠诚和禁欲的武士伦理。日本从此诞生了武士政权,由此产生了武家政治和公家(指朝廷公卿、贵族)政治的对立。13世纪后期,幕府的武士统治开始面临困难,镰仓幕府逐渐走上灭亡的道路。 艺术 建筑镰仓建筑以佛教建筑为主。由于前代的兵火战乱,佛教寺院损毁严重,因此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随中国禅宗的传入,宋代的建筑风格也极大的影响了日本建筑界。镰仓时代是中国建筑样式的第二次传来期,在日本建筑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镰仓时代的建筑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大佛样”(又称“天竺样”),主要是效仿中国南方寺院的建筑风格;二是 “禅宗样”,其典型建筑是镰仓的圆觉寺舍利殿,精美细致,与豪放大气的“大佛样”有着显著的不同;三是“和样”,即传统的日本样式,也曾一度复兴。 雕刻 镰仓时代的雕刻艺术主要是佛像的雕刻。初期采用“玉眼”的雕刻手法,代表作是1151年建造的奈良长岳寺阿弥陀三尊像,佛像的眼睛用水晶嵌入。这种技法成为镰仓雕刻的基本特点之一。 镰仓初期最著名的佛像雕刻师是康庆,现存的作品有兴福寺南圆堂的不空绢索观音、四天王、法像六祖等,体现了镰仓雕刻生动写实的特色。1203年建造的东大寺南大门的金刚力士像,是康庆之子运庆和快庆共同建造的。他们的作品以写实为基调,结合了前代的唯美主义和镰仓的武士风格,体现出强烈的日本民族精神。 康庆之后,迎来了镰仓雕刻艺术的颠峰期。这一时期的雕刻,深受宋朝美术的影响,加入了很多宋朝工艺。其中高德院金铜阿弥陀如来坐像(即镰仓大佛)是当时规模最大、工艺最精的雕像,可见镰仓时代雕刻水平之高。 绘画 镰仓绘画主要以佛教绘画与水墨画为主。 随着净土宗的广泛传播,以净土教为内容的佛画也日渐流行。佛画大多是阿弥陀来迎图,与净土宗教义一致,在题材、人物、布景等方面都与平安时代的佛画有很大的不同。镰仓后期的佛画已不再仅仅是绘画,而成为了一种有社会背景、故事情节、流行于民间的“绘卷物”,大都具有很明显的净土思想,如《地狱草纸》、《饿鬼草纸》等。 宋朝禅林流行的“顶像画”也在日本。顶像画即禅宗祖师的肖像,以荣西把其中国师父虚庵怀敞的顶像画带回日本为始。顶像画以写实为主,以显示像主的真实精神风貌为目的,整体画面虽不如前代佛画美观,但着色和线条均可与之比肩。 除了佛教绘画外,还有表现民间社会的世俗绘画,以水墨画居多。相对于平安时代具有浓厚唐朝风格的日本画“唐绘”,镰仓[时代的日本画被称为“大和绘”。 僧侣交流 在镰仓时代,中日僧侣间的交往非常频繁,出现了很多名留史册的入宋僧。他们乘商船入宋,学习南宋的佛教和文化,再将其带回日本。 镰仓前期的入宋僧,继承北宋时的入宋僧的传统,即巡礼圣地,瞻仰佛迹。江南著名的禅宗五山十刹,尤其是径山、天童山、育王山都是入宋僧必去之处。当时入宋僧主要进修律宗和禅宗。律宗传入日本已久,但到平安中叶以后,日趋势微。镰仓正治年间,俊艿率弟子二人入宋,先后师从南宋五山十刹的高僧学习律宗,留学十三年方回。回国后,在京都开创泉涌寺,弘扬律宗。俊艿是入宋学习律宗的代表人物,其后,他的很多弟子也陆续入宋,进一步传习戒律。禅宗虽然早已传入日本,却一直未能兴盛。因此,禅宗的再次传入也就成了必然的趋势。荣西入宋后,师事黄龙派虚庵怀敞,学习临济禅,回国后开寿福寺、建仁寺,大力倡导禅风,日本禅宗从此开始兴盛,荣西也被尊为日本临济宗的开山之祖。荣西之后,其弟子明全、道元也相偕入宋,道元在宋朝习得正统曹洞宗,成为日本曹洞宗之祖。其后又有圆尔辨圆、无关普门、约翁德俭等日本禅僧相继入宋,宋末时达到入宋僧的高潮。 入宋僧除了学习佛教以外,还搜集了很多经书、教义和其它方面的典籍,带回日本,最重要的是宋版《大藏经》。《大藏经》的传入,直接和间接的刺激了日本印刷业的发展。除《大藏经》外,入宋僧还带回了律宗、天台宗、华严宗等宗派经卷上千册。南宋儒学发达,儒家经典也是入宋僧的必携品。俊艿就曾带回儒家书籍 200余册,圆尔辨圆也带回典籍上千卷。这些典籍对于日后五山文学的兴盛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经卷和典籍外,入宋僧们还带回了很多宋朝的佛具、艺术品和特产。据记载,曾三次入宋的俊艿,带了佛舍利、普贤舍利、如庵舍利、释迦碑文、水墨罗汉画等物品回日本,其中水墨罗汉像对日本后世的罗汉像有很大影响。在入宋僧的随携品中,特别应该记述的是茶种。荣西将茶种和喝茶的风气从宋朝带到日本,并著《吃茶养生记》,使吃茶之风在禅僧中流行和兴盛,以至后世有“茶禅一味”之说。 随着宋日交流的频繁和日本禅宗的兴起,除了日僧的大量入宋外,也有不少南宋僧人前往日本。据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文文小库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