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激励:中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与可再生能源电力补贴研究.docx

错误的激励:中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与可再生能源电力补贴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错误的激励 中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与可再生能源电力补贴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2014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征求意见稿)》,一共列出34项低碳技术。而在“垃圾围城”、低碳减排压力等现实背景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也进入了这份名单。在此之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的若干规范性文件组合而成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已将垃圾焚烧发电作为生物质能源发电的一类纳入了可再生能源电力补贴的范围中。但是,我国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是否低碳、清洁和可持续,国家对垃圾焚烧发电的补贴是否合理和高效,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关系,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在碳排放、清洁性和可持续性方面的表现,以及列举分析垃圾焚烧发电可再生能源补贴的负面影响,总体认为,“生活垃圾”整体而言既不等同于“生物质”,也不等同于“生物质废物”;尽管生活垃圾中确实含有大量生物质,但因受到厨余组分高、含水率高和热值低的影响,其发电贡献率很低,通常不到1/3。因此,将垃圾焚烧发电简单视为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进行全额补贴是非常牵强的。 本文同时认为,即便垃圾焚烧发电一部分确实来自生物质废物燃烧产生的能量,但从能源的可持续性角度考虑,生物质能本身存在可持续性的问题,我国目前尚缺乏精细化的绿色电力认证体系,不利于促进更高效的生物质废物分类循环利用的发展。 此外,在现实中,我国生活垃圾焚烧所引发的环境污染和由此产生的人体健康风险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使得该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应具备清洁性的要求仍然相去甚远。 针对当下关于“垃圾焚烧是否低碳”的社会讨论,本文通过可靠的数据比较分析,得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不是一种低碳的能源利用方式”的结论,其理由如下。首先,垃圾焚烧发电相比其他垃圾处理方式,其吨垃圾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第二,仅次于厌氧填埋,却是厌氧产沼发电的8倍。其次,垃圾焚烧发电相比其他能源发电技术,每兆瓦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最高的,达到2.72吨,这一数值不仅远远高于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也高于化石能源发电,包括天然气,燃油,乃至煤炭发电。 尽管最近中央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旨在遏制垃圾焚烧项目通过掺烧化石能源骗取可再生能源补贴的现象,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补贴垃圾焚烧发电与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矛盾,因为即使垃圾焚烧发电不掺烧化石燃料,其获得的电力补贴大部分支持的是非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生产,明显有悖于补贴政策的初衷。 综上所述,本文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取消现行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中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给予的电价补贴,即目前统一标杆电价高于各地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部分,并慎重考虑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列入《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的政策制度。 取而代之的正确政策措施有两大方面。一是变电力补贴为处理费支付,进而推动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改革,落实“谁产生、谁付费,多产生、多付费”原则,倒逼垃圾减量及分类循环利用的发展。二是将有限的可再生能源电力补贴投向更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更清洁、更可持续的垃圾管理措施,给予包括资金补贴在内的各方面支持,例如,建立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建立能够反映垃圾处理真实成本的收费制度、垃圾分类实践以及基于分类的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特别是生物质废弃物的生化处理再利用。 表2比较了我国目前生活垃圾在6种不同处理方式下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碳减排潜力。结果显示,垃圾焚烧的排放量为0.815吨二氧化碳/吨垃圾;计入发电产生的替代电网二氧化碳减排量后,净二氧化碳排放量为0.575吨,为碳排放量第二高的处理方法。 表1 单位电量垃圾组分的贡献率比较 表2 不同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碳排放比较 ? -全文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科技之佳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科技赋能未来,创新改变生活!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1073104000017
认证主体重庆有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浙江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2176858X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