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度环境NGO发展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2012年度环境NGO发展报告 ? ? ? ? ? ? ? ? ? ? ? ? ? ? ? ? ? ? 简要地概括2012年中国的环境NGO的状态有一些困难,一是各组织百花齐放、从各角度(规模、经济来源、活动领域、活动方式)看都进一步多元化、多样化。而突出的、标志性的热点不多。二是我国的“环境形势”正处于大的变化之中。一方面整个社会改善环境的呼声空前高涨、政府保护环境的措施正在加强,而这又挡不住环境恶化影响的惊人扩展(其实这是多年积累的问题表面化或爆发),构成了环境问题从未有过的敏感性。2012年“环境”在国民心目中的地位急速提升,源于公众对环境污染威胁生命的焦虑,大规模邻避运动就是其突出表现。出现了更多活跃的地方性环境NGO与更直接、灵活、多样的微型的环境活动,以至于有人感觉“中国的环境运动”时代正在来临。这一迅速变化的形势不仅给政府,也给中国环境NGO提出新的挑战。事实上,2012年是中国环境NGO自我反思最多的一年。 一 2012年部分环境NGO的活动 (一)民间质疑或反对某些工程项目 1.中国环境NGO阻击破坏生态的工程,但影响有限 近十年来,一些中国环境NGO一直反对某些西南水电工程不经过严格、有公众参与的环评就上马的做法。2012年3月31日,自然之友、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以及多名专家学者联名发出公开信,紧急叫停小南海水电站(前期)工程。自然之友近年来一直努力将小南海建水电站的危害告知公众,但是这些努力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积极反应。[1] 耐人寻味的是,上述这些并非鱼类专业的学者和环境NGO公开呼吁的,恰恰是鱼类专家的内心思想。中科院院士曹文轩、环保部南京科研所等多位专家和多家研究机构都曾表示,小南海所在江段是关系到上游保护区内珍稀特有鱼类的生存和三峡水库渔业资源增殖的至关重要的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无阻,不应当在这里修建任何水利工程。[2] 2.“邻避运动”的发展正在改变公民环境活动的格局 继2011年厦门PX事件后,2012年中国“邻避运动”达到高潮,最典型的事件有三起:6月底,四川德阳的什邡市公众抵制在该地投资建设大型钼铜冶炼项目。7月底,江苏启东的王子造纸污水管道排海项目也遭受到公众的抵制。10月初,宁波镇海区的村民抵制引进PX项目。这些事件均在地方政府紧急停止项目后归于平静。事实上,2012年的环境冲突事件还有许多,“有一些事件在当地和网络社群中流传、争论、质疑,因为少了一些引子而未发酵成真正的社会冲突……有许多像这样的事件都远未进入到真正意义上的‘环境对话’的层面”。[3] 以自身利益为动力的“邻避运动”影响巨大。第一,2012年大大小小的“邻避运动”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压力远远超过了环境NGO的活动。11月,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坦言“(这些问题)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未批先建,二是在环境影响评价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三是所在地政府的执政能力问题,四是有关重大项目社会风险评估的法律不健全、机制不健全”。他表示未来将加强依法环评,将所涉及的信息全部公开;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度;建立健全社会风险评价机制,从源头上预防突发事件。第二,“邻避运动”带来形势的迅速变化,使各方很快就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它迫使政府面对民众对环境权和健康权的诉求(而不仅是救济性的物质赔偿);[4]面对用持续的环境管理的实绩改变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感(有专家指出近年许多因为民意“刹车”的项目审批过程都是合理合法的)。[4]面对环境群体性事件中裹挟着各种利益诉求……如果没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就可能陷入“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中国式循环。[4]问题是怎样从法律、组织角度将更加深入的对话机制建立起来。第三,在“邻避运动”这样一种灵活随机的、不以固化的组织形态出现的“公民环境行动”,并不由环境NGO发起和推动,NGO在其中的作用也无足轻重。 (二)民间遏制环境违法行为的新尝试。 中国环境问题恶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有法不依”来概括,而环境NGO又没有执法权。多年来除了呼吁立法与披露信息促进政府执法外,一些环境NGO一直试图更直接地遏制企业或个人的环境违法行为。 1.建立绿色供应链的努力获得新进展 (1)纺织业。[5]为了推动品牌做出绿色选择,2012年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达尔问、环友科技、南京绿石等5家环保组织在京先后两次共同发布调研报告。 环保组织在调查中发现,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仍将是纺织材料加工生产的世界工厂。资本密集型的染整环节难以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而水耗、能耗高,污染排放量很大。他们指出关键问题是“执法不严,加之水等资源的价格偏低,导致染整企业普遍缺乏减排动力,大量染整企业废水废气排放严重,甚至难以做到稳定的环境守法”。 大型品牌的供应链环境管理还停留在一级供应商(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