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2012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
?
? ?
?
?
?
?
?
?
?
? ? ?
?
?
?
?
?
一 评价目的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以县域为基础,社会和谐县域是根本。中小城市数量众多,在我国城镇体系和现代化建设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截至2011年底,中小城市及其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行政区面积达92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96.57%;总人口达10.1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5.4%。2011年,中小城市及其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经济总量达26.51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56.22%;地方财政收入达22609.50亿元,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43.12%。中小城市的科学发展水平,关系到城乡一体化进程,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战略。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和谐社会建设,中城会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东北亚开发研究院等单位组成课题组,自2005年开始构建体现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回答了“什么是科学发展”、“怎样科学发展”的问题,对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其目的在于:
第一,引导中小城市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坚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增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径,坚持不懈地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本评价以客观数据为基础,对中小城市的发展状态和发展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力图客观公正,评价结果可以供有关决策部门参考。
第三,树立科学发展典型。本评价每年进行一次,通过数据对比和案例分析,发现当年的科学发展典型,供其他地区学习和借鉴。
第四,为中小城市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为挖掘城市投资潜力、提升城市整体实力,提高区域带动能力提供科学依据。各中小城市通过参与测评活动,对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与不同城市之间的比较,能够发现自身不足,对于明确城市发展方向和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第五,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只有理念和宣传远远不够,必须通过建立一套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评价体系来涵盖和反映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以便中小城市在实践中有所遵循。
二 中小城市的概念和地位
(一)中小城市的概念和范围
198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中等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上、不满50万的城市,小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20多年来,中国城市飞速发展,原有的标准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乡人口流动频繁,农业人口、非农人口之间的界限模糊化,以非农人口规模为标准划分大中小城市不合时宜。一般来说,将市区常住人口数量作为衡量城市大小的标准更为合理。二是城市人口规模迅速膨胀,许多县级城市(包括县级建制市和规模较大的县的中心城镇)的市区常住人口已经达到或超过20万、50万的临界值,按照原有标准衡量,有的已经迈进了大城市的行列。因此,对原有标准进行调整势在必行。
依据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现状,较为合理的划分标准是: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50万~100万的为中等城市,100万~300万的为大城市,300万~1000万的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为巨型城市。
中小城市包括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依据上述标准,实际上就是市区常住人口在100万以下的城市。需要注意的是,此处所指的中小城市,不仅包含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建制市市区,也包括未成为建制市的县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中心城镇。
截至2011年底,中国有建制市657个,其中地级以上284个,县级建制市369个。在284个地级以上城市中,162个城市属于中小城市,占比56%。369个县级建制市中,除了极个别发达城市的市区人口接近或略超过百万之外,多数建制市市区人口在数万至数十万之间。由于县级建制市市区人口缺乏统一权威的统计数据,为便于分析和研究问题,可以将全部县级建制市归属为中小城市。
此外,全国有48个地级区划、1627个县级行政区划(含县、自治县、旗、特区、林区)并非建制市(见表1),但这些地区(州、盟)、县(自治旗县、旗、特区、林区)的中心城镇,也已经聚集了相当规模的人口,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完整ppt)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ppt
- 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表格-符合TSG 07-2019特种设备质量保证管理体系.docx
- 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培训.pptx
- 延 安精神及其当代价值——党课讲稿.docx VIP
- 数据结构英文教学课件:chapter3 Linked Lists.ppt
- 2024年重庆市高考化学试卷(含答案).docx
- 国家版图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301-632题).docx
- 春节新年传统习俗PPT模板课件.pptx VIP
- (高清版)B 7000.225-2008 灯具 第2-25部分:特殊要求 医院和康复大楼诊所用灯具.pdf VIP
- 常见消防安全隐患图解(2.0版)_上海闵行消防.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