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读张西昌新著《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研究》.docx

读张西昌新著《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研究》.docx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读张西昌新著《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12年前,也即2006年我们国家在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时,知识产权界权威专家郑成思先生在他生命的最后半年中还在呼吁:在我们以现有的以发达国家决定框架的“知识产权”为基础,制定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时,切不可忽视一大部分尚未列入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框架内的信息财产。因为这些恰恰是我国的长项。发达国家一再把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拔高,而发展中国家则提出了保护现代文化及高技术之源的问题。这两部分利益不同的国家实际上站在了知识产权保护的两端上。一端是发达国家占优势的“流”上的智力成果保护,比如发明专利、驰名商标等;一端是发展中国家占优势的“源”上的智力成果保护,像传统知识等。[1] 12年后,张西昌新著《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研究》一书出版,成为学界为推进以手工艺为突破点进行传统知识保护制度设计所进行的一项重要学术成果。张西昌是美术院校绘画专业科班出身,艺术上的造诣颇深,后又义无反顾投身民艺保护专业多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常想,对于画者而言,此树不画,明年或还可见,此山不画,十年之后依然,此人不画,他人也可替代,但是,一个民间艺人的故去,可能会造成地方知识资源的立时缺憾。因此,冯骥才先生说,“我们的工作(指‘非遗’),是和时间在赛跑。所以,作为三十岁才读硕士的我而言,就像进了一片糜子地,莫要左顾右盼,需一个劲地往前跑”。[2]可以说,本书的完成正是他以对个人艺术创作“流”的暂不短之一时的割舍为代价,对传统手工艺这一“源”加以保护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所必然达致的。 传统手工艺作为传统知识涵盖下的重要一类,一方面,作为其精神承载的传统和习惯原生境随着全球化和工业化的大浪一波一波地被摧毁,另一方面,其中少之又少且很难说是佼佼者的幸运儿又以奢侈品之名而被消费市场“宠幸”。精神上的渐行渐远与经济上的逐利竞奔,构成了本书研究的传统手工艺行业为何亟须知识财产保护的社会需求大背景。张西昌试图从传统手工艺历史纵向和文化横向的两个维度入手,对其文化传播和知识保障体系进行剖析,并结合国际、区域和国内立法和执法的现状,对目前所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解析,尤其集中精力于传统手工艺行业中所凸显出来的焦点冲突,经过对此类问题的剖析,以求展现传统手工艺及其相关行业在知识财产保护上的复杂现状。 全书共7个章节:第1章 传统手工艺保护和知识产权立法;第2章 传统知识保护中知识产权要素的历史性考察;第3章 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探讨;第4章 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的焦点争端;第5章 苏州镇湖刺绣产业的知识产权调研;第6章 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现状评析;第7章 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立法的路径选择及制度完善。张西昌认为,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文化生态发展的机制问题。同时,立法研究也不仅仅只针对法理层面进行探讨,还应注意将立法与执法环境相结合,在充分了解保护对象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挖掘知识资源权益主体的底层声音,并与国际立法相结合,不断完善具有可操作性制度创新的过程。 正因为作者既有深厚专业储备又投身民艺调查和保护工作多年,所以既具有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又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术能力。目前较为深入的知识产权研究成果基本上集中于从事法律研究的学者,其结果是侧重于对法理的探究,而偏离了对于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性的理解,整体上使其研究呈现偏重文本解读而忽略实践调查的倾向。张西昌的这部新著立足于对传统文化资源持有者社会身份的主体性思考,在文本研究的基础上,切实挖掘来自民间主体的声音,并把与之相关的政治制度、政策法规、生产模式、市场环境、生产关系、经济消费、文化传承以及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生态等相关环节联系起来,从传统手工艺历史发展的线性生态,去探讨与之相关的技术权利和知识产权问题,体现作者本人砥砺前行、踏实求解的治学态度。 作者在书中提出的问题富有现实意义,切中传统知识保护的要害。例如,物权非法转移导致的权益纠纷,各种历史导致的凤翔年画传统手工艺传承人原本家藏家传的作品、工具、画谱等被“查抄”“上缴”至文化馆等官方机构甚至私存在查抄者个人家中,因责权不明,没有严格的登记和保管制度而毁坏和减损,劫后余生的小部分后又为官方机构所占有,“不仅获得了展览权,而且获得了复制权和财产权、发行权、发表权、出租权等权益”。又如,因物权占有而引发的随意篡改,苏州桃花坞的原本传承有序的古板作品在特殊历史年代被毁,改革开放后,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在复刻该作时,没有严格按照原版的印刷品去复制,而是借鉴其他地区的艺术元素,导致地域风格产生混淆,为此后的研究设置障碍,作为古板的赝刻,形成谬传。 正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指出的:传统知识的得名,不是因为古老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