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
必修 2 人文地理
第一章 人口
一、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 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 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
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 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 、人口 增长模式 (人口再生产模式):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 、三低(发达国家) 、“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
展中国家)。
3 、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 、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 ——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过慢: 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 (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 、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 、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
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
2 、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 )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 ②加强文化交流 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 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 )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 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四、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章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 集聚
(1 )商业区 :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 中心商务区( CBD ):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 )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 )住宅区:是城市 最广泛 的土地利用方式。
(4 )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 远离 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 、 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
★小城市:地域结构的 分化不明显 ,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自然方面
1、 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
2 、 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
3 、 河流—— 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
(二)社会经济方面
1、农业基础
2 、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
★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 (如扬州:运河通航时—兴,运河淤塞后—衰) 。
3 、政治(如行政中心) 、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三、城市化
1、 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 最重要的指标 是城市人口占总人
口的百分比。
2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③ 100 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
——大城市化趋势
3 、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① 特点: 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② 逆城市化的原因: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
4 、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① 特点: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② 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
③ 城市发展不合理: 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数大城市 。
5 、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四、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 )对气候的影响: 热岛效应、大气污染严重
(2 )对水文的影响:对地下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漏斗区范围和深度增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