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强迫性神经症(简称强迫症) 。是以反复的持久的强迫观念或 / 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
这些症状出于病人内心的,但不被体验和自愿产生,而是病人不愿意想的。明知是不合理,
但不能摆脱,使病人感到痛苦,与其本人的人格格格不入。
强迫症(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缩写 OCD )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
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 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 患者
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
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 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 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 但其
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国外报道一般人口中的患病率为 0.05 ~ 1% ,占精神科病人总数的
0.1 ~2% 。国内流行学调查的本症时点患病率为 0.3 ‰。常于青壮年期起病,性别分布无显
著区别。
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强迫性性格特征及心理社会因素均在强迫症发病中起作用。
遗传因素
患者近亲中的同病患率高于一般居民。如患者父母中本症的患病率为 5 ~7% 。双生子
调查结果也支持强迫症与遗传有关。
性格特征
1/3 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强迫性人
格特点。 其特征为拘谨、 犹豫、节俭、谨慎、细心、 过分注意细节、好思索、 要求十全十美,
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
精神因素
上海调查资料中 35% 患者病前有精神因素。凡能造成长期思想紧张、焦虑不安的社会
心理因素或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意外事故均是强迫症的诱发因素。 在强迫症的发生中, 社会
心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之一。 当躯体健康不佳或长期心身疲劳时, 均可促进具有强
迫性格者出现强迫症。 关于发病机理也有不同解释; 巴甫洛夫学派认为在强烈情感体验影响
下,大脑皮质兴奋或抑制过程过度紧张或相互冲突形成孤立的病理惰性兴奋灶, 是强迫观念
的病理生理基础。 心理动力学派认为强迫症状来源于被压抑的攻击性冲动或“性欲望”。 有
人用学习理论解释强迫观念是激发焦虑的刺激和该观念间建立条件联系的结果。 关于扣带回
活动过度可能与强迫症的发生有关的说法, 尚缺少扣带回的结构或功能改变的直接证据。 原
理心理学认为: 觉察系统本身具有配置功能, 前额叶是以配置的方式设立一个参照样本。 参
照样本能够直接对照本义系统产出的样本, 分析客观事物的相对意义, 使人们能够根据实际
情况作出恰当的反应。 让人们清醒时前额叶样本能够一直点亮丘觉, 决定了人们当时的意识
状态和心理环境。 强迫症过于强化某一个或某一类样本的配置, 从而产生强迫症状。 如果将
强迫症状让当事人当作病症看待,反而强化了症状,如果说服当事人能够信服这不是病症,
反而有利于学习、记忆,并让当事人坚持用强迫法去学习、记忆,强迫症状很快消失,对治
疗临床强迫症效果显著。
强迫症是一种比较难治的心理疾病,它带给人的痛苦是非亲身经历者难以体会的。
1 、 人都有强迫倾向
强迫症患者心中最大的愿望可能就是希望自己的头脑里再也不要出现一丝的强迫观念
了。这个想法虽然是美好的, 但同时也是危险的, 因为没有一丝的强迫观念是完美主义的想
法,它会为你以后从强迫症的旋涡里走出来埋下一个隐患。
在现实的生活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