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现代诗歌对古典意象的继承与改造.pdf

论中国现代诗歌对古典意象的继承与改造.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刊期号】 200101 【原刊页号】 55~ 62 【分 类 号】 J3 【分 类 名】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复印期号】 200104 【标 题】论中国现代诗歌对古典意象的继承与改造 【作 者】朱寿桐 【作者简介】朱寿桐 (1958.1— ),男,江苏大丰人,文学博士,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 研究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 江苏省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著 作有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史》 (上、下卷) 等多种。 南京大学中文系 江苏 南京 210093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中国现代诗歌的意象表现传统。 这一传统主要得之于中国古典诗歌 艺术。古典诗歌的意象表现给了现代诗歌艺术以深刻的启迪, 同时也成为现代诗歌意象营造 所改造的对象。 现代诗人有一部分直接承继了古诗意象, 但对其加以现代性的改造; 更多的 诗人则从相反的思路理解和营造意象, 使得新诗的意象成为具有非传统化的、 体现出现代风 采的诗性载体。 【关 键 词】中国现代诗歌 /古典意象 / 继承 /改造 【正 文】 中图分类号: T2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8659(2001)01-0055-08 一 中国现代诗人对诗歌意象的认识和把握的自觉意识主要来自现代主义观念和作品的影 响,但在创作过程中,他们诗歌意象的设计往往与中国传统诗歌意象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中国古代诗歌主要是 “形象思维 ”的产物, 但由于体格和制式的限制, 在表现诗人较为复杂的 思想情绪时,就不能靠简单的形象比喻来完成,而必须有赖于密切型的意象;同时,中国古 代诗歌成就已有了两千多年的积累, 作为历史沉淀, 其为后世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精华往往都 压缩在意象的光盘上, 因而作为现代人唤起的对于古代诗歌乃至于古代文明的情绪记忆, 便 很自然地通过意象得以体现。 中国传统的诗歌理论中没有明确过 意象“ ”的概念,但这并非说传统诗人们就没有总结过 “意象 ”现象。其实,当古老的 “比兴 ”说初露头角时,人们便可以从中得到有关 “意象 ”揭示的 信息。刘勰在《文心雕龙 ·比兴》中解释 “比兴 ”说时已较为明确地指出了 “比兴 ”的意象内含: “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而且说 “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 ”,意即一比可指多义,正是意 象化的特征。周作人在为刘半农《场鞭集》所作的序言中也承认,中国传统的 “兴 ”可与西方 的 “象征融合,构成诗化意象。 到了清代,诗批家们已经明白地发现了中国诗歌的意象化传统。刘熙载在《艺概 ·诗概》 中这样总结道: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显然,这 里的 “烟霞 ”、 “草树 ”已不是一般的形象,而是凝聚着诗人所体验的 “山之精神 ”和 “春之精神 ” 等精神意含的意象了。 这段话不仅说明诗歌创作意象化的普遍化, 而且也揭示了在传统诗歌 表现格局中,以及在传统表现语汇的限制中,诗歌的意象化表现乃是一种必然的取法。 虽然作为现代诗歌文化基础的 “五四 ”新文化运动是以反对旧文化、 反抗传统为价值指向 的,但任何一个偏激地反传统的诗人也不可能摆脱优秀的传统文化遗存的深刻影响, 胡适的 “放脚体 ”新诗中就有传统意象的闪现, “五四 ”时代的那批诗人几乎都曾像胡适那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