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普法依法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长期的奋斗 目标,是一
个渐进的过程,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要针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现
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思维创新为前提,以实践创新为基
点,以机制创新为保障,在把握切入点、增强针对性、立足多元化上
进行探索,寻求突破 ,切实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抓深抓实。
一、当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原因
(一)思想认识上有偏差,工作力度不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不断发展,部分领导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到了搞生产抓经济上,忽
视了普法工作的潜移默化作用,认为普法工作只是形式而已,是软指
标、慢工程,出力大、见效慢,而抓好生产不仅见效快,而且能出成
绩、树形象;从而忽视了对各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学习,忽视了政治
文明、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工作。有的单位不积极参加,甚至埋怨普法
部门,严重影响了普法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的个别干部甚至认为普法
只是针对群众学法,而 自己不参加,依法治理就是治老百姓,害怕群
众掌握的法律知识多了,反而不好管理,因此存在消极应付思想;而
部分公民、企业则认为普法是政府的事,搞好搞坏与自己关系不大,
学法不如学技术。
(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方法上有欠缺,效果不佳。一直以来,
各级部门都把普法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对待,对普法对象的教育方式
上往往以法律条文的宣讲为主。发放普法教材,灌输法律条文几乎成
为普法教育的主要方法。在宣传教育过程中 “普法”只是从上往下
压的硬任务,似乎是在向普法对象 “摊派”法律知识,是典型的 “要
我学”,没有形成双 向的互动关系; “依法治理”被片面地理解为依
“罚”治理,成了以法律为 “罚则”治理群众。一提到法,有人就会
认为是罚款、处罚,使人们望 “法”生畏,谈 “法”色变。
(三)考核方式上有缺陷,促进措施不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虽
然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创建考核中占有一定比例的分值,
但是分值太低,不能引起太多的重视。个别单位和领导对普法依法治
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平衡,出现 “前松后紧”
的现象,即:宣传发动阶段工作松,组织实施阶段工作松,总结验收
阶段工作紧,在最后 “冲刺”阶段突击性地应付糊弄一下,使普法依
法治理工作流于形式,难以有实效。少数人认识普法只是法制部门的
事,与已无关,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没有一点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由法制部门 “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合力,没有达
到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
另外,对普法依法治理的工作面很广泛,对其考核的措施很难面
面俱到,具体方式上也难以科学量化,导致普法工作缺少切实有效的
促进措施,从上到下,层层讲,人人讲 ,就是没有一个有效的手段来
促进工作的落实,激励手段不确定,制约手段很有限,导致考核工作
无从抓起,考核结果也难以有效适用。目前,虽然有法律知识考试制
度,但是考试对象大部分是在职机关干部和事业企业单位职工,由于
其他人员比较分散,人力、物力、财力在一定时期内跟不上,普法重
点对象之一的农民、流动人口等人员几乎没有参加过法律知识考试及
其他考核。实际上只是抓住了干部职工的学法、用法和考核,农民、
外来务工人员、流动人口、暂住人 口等人群的学法用法则是一个空白。
因此建立一个科学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长效机制迫在眉睫。我
们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来指导普法工作,改进领导方
式,工作方式,考评方式,监督方式,从而促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又
好又快地发展,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科学规划,狠抓落实,建立和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长效
机制
(一)、创新普法工作理念,使普法成为公众的内在需求,从主
观上推动普法工作全面开展。
要培养法治环境,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
观念的培育和形成,不能脱离他们赖以生存的社会法治环境。只有形
成一个全社会崇尚法治的社会环境,法治国家的目标才能实现。各级
政府部门要通过宣传教育,使公民认识到法律是建设和谐社会、人民
安居乐业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武器,惩罚不是法律的
全部。只有让公民真正认识到法律的功能和价值,法律才能让公民所
接受,对法律的认知和运用才能从 自发到 自觉,才能使公民对法律产
生尊重和敬仰,树立法律权威,从而促进全社会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
和法律素质的提高。
(二)、创新普法工作手段,从根本上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