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导学设计完美版.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荀子《劝学》导学设计 撰稿人:山东济宁一中 吴长林 2008-9-1 课文助读 一语珠玑万古新,言近旨远见真淳 ——《劝学》设喻艺术浅析 《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谈学劝学的说理性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 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多方设喻, 寓深于浅, 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 之中,并且在比喻的运用中,做到了形象鲜活,手法多变,逻辑谨严,言近旨远,从而使文 章充满了机智和灵动的色彩, 产生了震烁古今的艺术效果, 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 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正所谓“一语珠玑万古新,言近旨远见真淳” 。 先说形象的鲜活。作为一篇说理文,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比喻说理,大量用喻,并 且除了几处关键句之外,几乎通篇用喻。这些比喻中的喻体,如青与蓝,冰与水,木与绳, 金与砺,跂望与登高……水渊与蛟龙……或为物象,或为事象,源于生活,习见易懂,信手 拈来,鲜活生动,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某些直观、浅近的形象事物,进而连类比物,启迪 思考,接受作者所说的深刻道理,从而起到出语珠玑,言近旨远,常读常新的艺术效果。 次说手法的多变。从形式上看, 《劝学》中的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阐述观点,论 证道理,或从正面设喻(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 自得,圣心备焉 ”),或从反面设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或单独设喻, 或连续设喻; 或同类并列, 或正反对照; 或以议带喻, 先摆出道理再设喻诠释, 或以喻带议, 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 或干脆以喻代议, 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 总之, 铺锦列绣,无所不用,用喻虽多,了无板滞。并随着用比的连续转换和充分展开,形成整齐 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生气勃勃。 再说逻辑的谨严。 文中众多的比喻之所以运用得工巧而不凌乱, 除了得益于喻体的鲜活 和手法的多变之外, 更主要的还得益于文章逻辑的谨严。 这种逻辑上的谨严既表现在文章的 整体上,又表现于局部段落内部。具体说来,全文三段(有的版本分为四段)文字,并不孤 立,而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首段首句片言居要,直陈观点: “学不可以已。”以下三段便 围绕这一中心,分别从“学习的意义” “学习的作用”和“学习的态度方法”角度承之,每 段阐述一个具体问题。 而在每段文字内部, 作者又总是善用段首段尾观点句, 将众多比喻统 摄起来, 并与全文的中心论点连接在一起。 并且这每段内段首段尾观点句的运用也不完全一 样,有的是首尾并用,前后呼应(如一二两段) ,有的则只在段首揭示该段中心,或者只在 段末予以适当概括。 总之, 目的相同而方式则并不死板, 对帮助读者掌握各段比喻的丰富内 涵和文章的基本内容,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荀子正是通过这种谨严、 朴实的写作方法,使 他的文章既铺陈扬厉,警句迭出,又说理透辟,行文简洁,在先秦诸子的哲理散文中别开生 面,自成一家,被赋予 “诸子大成 ”的美誉。 此外,谈学劝学的古老话题, “学不可以已”的光辉论断,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等 格言警句般的文字, 又莫不与我们当前所处的学习的时代,所主张的“终身学习” 、“自主学 习”的理念息息相通, 也许这也正是本文能成为一曲响彻千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