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分配制度.pptx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分配制度.pptx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 个人分配制度;第一节: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第三节: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收入分配中的重要特征是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 收入分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逐步把以平均主义为特征的分配制度转变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制度 时间上从1956年到1978年。 按劳分配是唯一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工资制(城镇)、工分制(农村) ;2、计划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特点 第一,国家在收入分配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在城市实行八级工资制,工资标准由国家统一制定;在农村实行工分制,工分的分值取决于集体单位的纯收入,纯收入又取决于国家制定的农产品价格。 第二,平均主义严重。同一部门、同一产业之间,全国工资标准、工资级别几乎完全相同;不同企业之间几乎没有差别;企业内部干好干坏一个样。但城乡之间的差距巨大。 第三,分配结构单一,存在大量的实物分配作补充。劳动是获取收入的唯一渠道,城市实行低工资政策,辅之以大量的实物分配如住房。;1、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的基本轨迹 (1)计划经济下,按劳分配演化为平均分配 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与此相一致,形成了政府主导的、单一的、平均主义的分配模式。在该分配模式下,政府决定着生活资料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市场机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几乎都没有参与决定分配的权力。这种分配模式背后体现的分配观念是具有明显平均主义倾向的平等观。;(2)平均主义分配制度的缺陷 权力过分集中,企业、职工被剥夺了参与个人收入分配的权力; 忽视了市场机制在初次分配领域的作用,导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注意市场需求、不讲成本,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过分平均的分配结果无法起到奖勤罚懒的??用,生产效率低下; 单一的分配方式脱离了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实际。;(3)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的基本轨迹 在由谁分配上,逐渐由政府主导分配→政府、市场、企业、个人共同决定分配,政府逐渐从初次分配领域退出,市场在初次分配中开始发挥基础作用,政府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再分配领域。 在如何分配上,变迁的基本轨迹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为主,其它分配方式为补充→按劳分配与其它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 在分配观念上,变迁的基本轨迹是:从公平优先→兼顾公平和效率→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2、改革以来我国收入分制度变迁的几个阶段 (1)第一阶段:恢复和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 时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80年代中期。 改革内容:批评平均主义,恢复和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基本上停留在按劳分配的框架内,虽然其它分配方式已经出现,但没有得到公开的承认。 具体实践: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强调收入与劳动成果挂钩。;(2)第二阶段:从“按劳分配” 过渡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配方式并存” 时间:1987-1997年 表现:1987年10月召开十三大和1992年召开的十四大报告中的提法。 实践中的表现: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发展,经营性收入普遍;市场经济大发展,风险收入、要素收入被逐步接受。;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分配方式为补充。 除了按劳分配这种主要方式和个体劳动所得之外,企业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就会出现债权取得债息;随着股份经济的产生,就会出现股份分红;企业经营者的收入中,包含部分风险补偿;私营企业雇佣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会给企业主带来部分非劳动收入。”并且明确了,非劳动收入“只要是合法的,就应当允许”。 ; 1992年召开的十四大进一步提出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十四大报告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之前,虽然依然强调了前提——按劳分配为主体,但毕竟明确了按劳分配与其它所有的分配方式一起构成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与所有的其它分配方式一样,被包含在“多种”之中。 从“其它分配方式为补充”到“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变迁表明,其它分配方式在我国收入分配实践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人们对其它分配方式的认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3)第三阶段: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 时间:1997-2002年 标志: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把按劳分

文档评论(0)

职教魏老师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