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人身权利犯罪损害赔偿之思考.docxVIP

侵犯人身权利犯罪损害赔偿之思考.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侵犯人身权利犯罪损害赔偿之思考 侵犯人身权利犯罪损害赔偿之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04年全国人大将“保障人权”明确写进宪法,人们的权利意识越来越强,“有损害就有赔偿,有权利就有救济”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2021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的刑事诉讼法。新刑事诉讼法第99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这实际上维持了现有司法解释的规定,对被害人人身权的侵害及精神损害不予赔偿,与人权高速发展的现实不符,理应予以修改。   人身损害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有人身损害必然也有精神损害,有损害就应有赔偿。由于我国立法对人身和精神损害赔偿并不予以认可,而两者在很多方面表现的一致性,缺乏其中任何一项,人身权利的保护都是不完整的,所以在下文的讨论中,本文将两者作为一个整体即“人身损害赔偿”来论述。   1、侵犯人身权利犯罪概述及立法现状   侵犯人身权利犯罪基本都是常见的、多发的犯罪,也是典型的自然犯,主要的犯罪有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等。   1.1侵犯人身权利犯罪概念与构成   侵犯人身权利犯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以及与人身有直接关系的其他权利的行为。   该类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或者既侵犯了公民人身权利,又侵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如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等;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及相关权利的行为;犯罪的主体,多为一般主体,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也有少数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如国家工作人员;犯罪的主观方面,除过失致人死亡罪和过失重伤罪由过失构成外,其他罪均由故意构成,其中有些罪既可以出于直接故意,也可以出于间接故意。   侵犯人身权利犯罪极易造成被害人的人身损害和精神损害,“例如精神上、肉体上之痛苦,因丧失肢体而扰乱生活之苦痛,因容貌损毁而致将来婚姻、就业困难之精神上的痛苦……”。[1]人身损害,是指公民因他人不法行为侵害而导致其伤残、死亡或其他身体损害;精神损害,是指公民因其人身权受到他人的不法侵害而导致其心理上的损害,又可称非财产利益损害,通常所说的非财产利益损害或精神损害,以精神痛苦为主,也包括肉体的痛苦。   1.2 我国人身损害赔偿的刑事立法   因侵犯人身权利犯罪造成的伤害所产生的救济,即人身损害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在刑法中对人身损害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并没有统一的概念,一般认为:人身损害赔偿即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受到不法侵害,造成伤残、死亡及其他损害,要求侵权人以财产赔偿等方法进行救济和保护的侵权法律制度;精神损害赔偿,即加害人因其侵权行为引起受害人精神利益损害而依法承担的赔偿责任。损害赔偿一般以支付赔偿金为基本形式。给付货币以外的物质,因其仍用货币衡量,可视为支付赔偿金的特别形式。   我国关于侵犯人身权利犯罪损害赔偿的制度,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下称《刑法》)第三十六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下称《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中。《刑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经济损失”,《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第一款:“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结合以上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简要评析如下:第一,该立法将精神损害赔偿排斥在附带民事诉讼之外,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了这一点,这是影响侵犯人身权利犯罪损害赔偿发展的一大障碍。第二,对于“物质损失”的界定,在目前的学理和实践中仍有争论,有学者认为只有直接损失即犯罪所造成的现有损失和必然发生的损失,有学者认为包括间接损失即犯罪所致可得利益的损失。而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下称《规定》),“物质损失”是指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物质损失,是指被害人因犯罪行为已经遭受的实际损失和必然遭受的损失。其次,此处的“物质损失”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金。死亡赔偿金、死亡补偿费的产生有其特殊性,早在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36条就规定损害赔偿的项目包括死亡补偿费。但根据《规定》和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死亡赔偿金属于精神损害抚慰金,不能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   2、侵犯人身权利犯罪损害赔偿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代刑法理论起步较晚,受制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