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导读 个别化数学材料研制.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论导读 个别化数学材料研制 理论导读colon;个别化数学材料研制 幼儿园数学个别化学习材料设计的误区及建议 在“儿童在前,教师在后 的价值引领下,在“低结构、开放式”理念的导向下,幼儿园一线教师对数学个别化学习进行了充分的探索。然而,现实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能认识到数学个别化学习的独特价值,在设计数学个别化学习材料时存在一定的误区。 误区一:“教师在前,儿童在后”——检测性多于建构性,作业式多于探究性 在幼儿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个别化学习材料:幼儿拿着一张记录单,匹配图形找出空缺的数字,或是根据算式计算出空缺的数字,或是写出班级里每个幼儿的电话号码;幼儿计算卡片小人的门牌号码,把卡片插入相应门牌号码的盒子中。 这样的数学个别化学习材料,不能说教师没有花心思。可以看出,教师非常希望能设计出生活化、游戏化的材料。但如果仅仅通过材料的新颖来吸引幼儿,这样的兴趣是难以持久的。从设计思路上考察这两份材料,仍是相当高结构的。第一份材料涉及图形匹配、运算的经验,第二份材料同样涉及运算的经验,然而这样的材料设计似乎更像是为了让幼儿完成一项任务:有相关经验的幼儿得到了发展与巩固,相关经验相对欠缺的幼儿则完全无法进行游戏。因此,这样的材料设计是¨教师在前,儿童在后”的。 从个别化学习的本质属性出发,教师在提供个别化学习材料时不仅要关注可操作性,更要关注探索性。川教师如果为了实施课程内容与达成教学目标而将材料的玩法设计成枯燥的作业让幼儿练习,或者设计成只需要重复而没有变化的单一玩法,那么实际上就是在“用材料控制幼儿”,而非体现幼儿自主性的“由幼儿控制材料”。 误区二:仅有“儿童在前”,没有“教师在后”——对核心经验把握不到位 教师设计数学个别化学习材料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即要清楚所涉及的活动能够给予幼儿什么样的数学经验,这与“儿童在前”的理念是不矛盾的。“儿童在前”的理念本是鼓励幼儿对材料进行探索,教师根据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分析其可能达成的数学核心经验,为其增添具有暗示性的材料,进而推进幼儿的学习。事实上,要做到在“儿童在前”前提下的“教师在后”更为困难,这对于教师是极大的挑战。 很多教师设计一套学习材料的出发点常常只是美观、新奇、有趣,而对其中本应蕴涵的设计思路却不甚清晰,并且不仔细考虑幼儿会如何操作材料。例如,在幼儿园十分常见的积木建构游戏中,教师常常鼓励幼儿进行自由建构,这很好地体现了低结构、“儿童在前”的原则。然而,教师常常忽视其蕴藏的丰富的数学教育价值,比如积木的形状、大小、长短、厚薄,单元积木块可以用来感知数的组成等。“教师在后”并不等同于放任不管,而是应将幼儿的发展目标巧妙地蕴涵在材料的设计当中。对教师而言,提供的个别化学习材料是否适宜的最佳标准是观察幼儿的操作表现,及时增补、调整材料,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有效支架。误区三:异化的“儿童在前,教师在后”——忽视表征,窄化对表征的理解 有时,教师在个别化学习材料设计中会出现这样的误区:把“儿童在前”等同于让幼儿无目的地自由摆弄,而将“教师在后”演绎成以直接告知代替幼儿思维,忽视幼儿操作后通过交流来观察、倾听、理解他人思维过程的学习环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同样是教师对数学核心经验的把握不到位。 NCTM(全美数学教师协会) 在2002年提出的2~5岁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和 能力标准中,“表征”是判断儿童数学学习过程性能力的标准之一,也是判断儿童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指标。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常常为幼儿提供纸和笔来进行书面符号表征。如幼儿在学习数的组成时,教师会提供经典的“雪花片”材料:让幼儿反复抛撒正反面颜色不同的雪花片,并在“数字房子”里进行逐一的数字记录。在幼儿操作时,教师总是急于让幼儿发现规律,等幼儿操作几次之后就告诉幼儿“数字房子左右两边的数字可以交换”。 事实上,没有大量的操作经验作为基础,幼儿是不能理解交换规律的。为了让幼儿在“数”和“形”这两方面进行迁移和转化,使幼儿真正具备多元表征的能力,教师还应该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材料,如提供小纽扣让幼儿摆一摆,表示出刚刚抛撤的雪花片是怎么变的,以进行实物情境表征;提供单元积木块让幼儿垒一垒,分别表示两种颜色的雪花片,以进行教具模型表征等。[3]经过反复的操作、多种形式的表征,幼儿积累了大量的相关经验,此时教师再加以引导,会发现幼儿“一点就通”。 数学个别化学习材料设计的两点建议 1.巧妙利用已有材料,为幼儿创设探索空间 很多教师苦于创设环境或是制作操作材料,原因就是他们常常把“提供材料”直接等同于全手工制作,这必定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实际上,在生活中、在班级里已有的玩具中就有大量可用的成品材料。成品材料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