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一词由来.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饥饿一词由来 编 撰:和优小生 时 间:2030-11-11 这里再推荐一篇关于“饥饿”一词的解析,相信也会给大家一些启发的。 简化字“饥”源于两个字,一是“饑”,?另外一个是“飢”。 “饑”是五谷不熟,收成不好的意思。《墨子·七患》有“五谷不熟谓之饑”的说法。《说文解字》认同这一解释:“谷不熟为饑。”?所谓五谷是中国人播种的五种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国人的主食,指粟(谷子、小米)、稻(大米、粳米、糯米)、麦(小麦、磨成粉就是白面)、黍(黄黏米、黄梁、北方人吃的黄糕面)、菽(豆类)。作为农耕民族,一旦没有了粮食,就会陷入深重的灾难。《韩非子·外储说上》中说“齐尝大饥,道旁饿死者不可数也”。意思是说齐国曾经出现大面积的五谷不熟,颗粒无收的情况,导致无数的人饿死在逃荒的路上。导致饥的原因,有夏天不热,连绵阴雨,阳光照射不足,五谷无法成熟,当然过于干旱,庄稼一样无法灌浆结籽。还有就是战乱动荡,延迟播种,耽误农时。水旱蝗灾,天灾人祸,不一而足。 “饥”的同义字有“荒”,“荒”是田里长草,“撂荒”就是放弃耕种,以至于耕田里面长满野草。“破天荒”的意思就是某地累年无人考取功名,如同撂荒一般,突然有人考中,就像荒草里面长出一棵庄稼。“饥”、“荒”两个字经常连用。农夫辛苦种的庄稼颗粒无收,农田里长满了荒草。有道是:“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需斩万竿。”五谷不熟的话,人们只好去吃荒草、野菜。 “饥”的同义词还有“馑”,“馑”比“饥”更严重,别说五谷不熟,连野菜、树皮都没有。“饥”的反义词是“丰”、“稔”、“穰”,都是谷熟、足收的意思。 另外一个“飢”是吃食不足、不够的意思。《诗·陈风·衡门》中说:?“饥者,不足于食也。”《荀子·荣辱》:“饥而欲食,寒而欲暖。”说的是人的肚子空了就想吃东西,衣着单薄感觉寒冷就想加衣服保暖。《论贵粟疏》:“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说的是人的一般情况,一天不吃两顿饭就胃肠空虚了。 “饥”的同义词有“馁”,也就是气力不足的意思。“饥”的反义词是“饱满”。《灵枢·百病始生》:“似阳明之积,饱食则痛,饥则安。”意思是说,足阳明胃如果有食积的话,病人吃饱了的时候就会胃痛,而胃排空了就舒服。 “饥”的概念是相对的,一是摄入食物的质、量不足。比如人肚子空了,光喝水灌个水饱,吃瓜果撑得肚儿圆都没用没用,一泡尿就没了。光吃碳水化合物或纤维含量高的大米、玉米、蔬菜等食物也是不耐饥的。只有摄入植物蛋白、植物油脂含量较高的食物,胃的排空时间才相对会延长,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以后提供的能量才会充足。所以我老家山西大同有“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的说法。当然最耐饥的就是肉类,还能解饿除馋。 导致饥的另外的原因就是消化功能过强。饮食属于阴,胃肠消解功能属阳。饥的状态就是胃肠阴不足,阳相对有余。六腑以通为用,胃肠蠕动、虚实更迭、饥饱交替是常态。病态的情况之一就是胃火旺盛,消解排空能力过亢,出现消谷善饥的症状。《素问·平人气象论篇》:“已食如饥者,胃疸。”说的就是胃的消化能力特别强的人,刚吃完饭肚子又空了。这些症状类似于今天的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焦虑、躁狂症。 “饑”与“飢”这两个字在先秦以前各表其意,后来通用。现在又简化成了“饥”字。 “饿”字从我,描述的一种主观感觉,也就是想进食、吃东西的欲望。后来也被引申为好奇心、求知欲、甚至性欲。主观感觉属心,频繁的过于强烈的饿的感觉是心火太旺,不觉得饿的状态属于心气不足。 “饥”、“饿”只能算是近义词,简单地分析二者,它们存在着程度的差别,存在着对身心的不同影响。饥伤身,饿伤心,饿比饥要严重一些。比如《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虽然吃不饱,但是不至于饿着。《淮南子·说山》:“宁一月饥,无一旬饿。”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严格地讲,“饥”、“饿”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饥描述的是客观存在,也就是田里或者肚子里没有粮食。而饿描述的是主观感觉。饥者未必饿,饿者未必饥。 又饥又饿是身心的双重折磨,以前是贫穷人的无奈,现在成了有钱人的专利。很多人为了减肥,采取不进食或不吃主食光吃黄瓜的近乎自虐的方法,把自己搞得痛苦不堪。末代皇帝溥仪在自传中记述,幼时皇宫里面严格控制孩子进食,让正在发育长身体的他总是处于饥饿状态,害得他去御膳房偷东西吃,为此还被太监告发责罚,最后闹得这位小皇帝身心都变态。大家都知道饿过劲儿就不饿了,这其实是身体开始透支储存的能量,最终会丧失食欲,导致厌食。 饥不欲食也就是饥而不饿,是在厌食症、抑郁症病人经常出现的症状。病人由于情绪剧烈变化,情感伤害,或强烈抑制食欲,或者采取催吐、利尿、泄泻等伤害身心的方法,最终导致心气、心血不足,丧失所有欲望,出现胃肠空虚无食、身体消瘦,却又根本不想吃东西的状态。这种病人往往还伴有消极、悲观、厌世的情感,甚至有自残、自杀的倾向。

文档评论(0)

公文写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业进行公文创作、公文模版设计输出。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2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