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大班运动性活动区游戏实例:趣味呼啦圈.docx

【原创】大班运动性活动区游戏实例:趣味呼啦圈.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游戏名称:运动性活动区游戏——趣味呼啦圈 年龄班:大班 游戏来源 关于“呼啦圈”这一运动器材,我一般会直接拿来摆放在地上,作为小朋友单脚跳的“工具”,小朋友们往往跳了几下就会失去兴趣,去玩别的运动器材。我不禁思考:“呼啦圈”就这么不好玩吗?“呼啦圈”还可以怎么玩呢?如果我把“呼啦圈”投放在一边,不预设任何有关“呼啦圈”的游戏,小朋友会不会玩?他们又会怎么玩?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对玩“呼啦圈”的幼儿进行观察,看幼儿是如何自取材料并自主设计游戏。 预期目标 1.探索呼啦圈的多种玩法。 2.在游戏中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等动作技能。 3.喜欢参加体育游戏,感受玩呼啦圈带来的乐趣。 图 片 材料投放 呼啦圈若干。 游戏玩法 幼儿自主探索呼啦圈的游戏玩法。 游戏推进一: 观察 分析 观察: 晨间户外活动时间,我将呼啦圈投放在活动区,让小朋友自主探索呼啦圈的玩法并记录下小朋友们玩的过程。 镜头一:刘柏林拿了两个呼啦圈挂在手臂上,他用力转动这些呼啦圈,通过手臂的力量两个呼啦圈同时转动起来。他对他的好伙伴说:“嗨,你看我可以把这些呼啦圈全部转起来!” 镜头二:几个男孩子拿着呼啦圈放在腰间,笑嘻嘻地对我说:“老师,你看呼啦圈在我们腰间转动起来”,“哈,我转的更快!”“你的一下子就掉地上了!”几个孩子你一言我一语地边说边转动呼啦圈。 镜头三:还有几个孩子在钻呼啦圈,有的将呼啦圈放在头部上方,用从上至下头伸脚跨的方式钻;有的将呼啦圈放在身体下方,从下至上弯腰绕过头顶。 镜头四:几个女生拿着呼啦圈商量着要怎么玩。孙艳凌对张锦心说:“我知道,我们可以摆在地上跳。”说罢,她就将呼啦圈摆放在地上,张锦心一看这摆法,就不假思索的单脚跳进一个呼啦圈、两脚分开同时跳进两个呼啦圈里。对于身手矫健的张锦心来说,这根本就不是难事。 分析: 1.从教师行为来看:本次活动教师改变了以往过多干预或设计幼儿游戏的做法,而是提供充足的户外游戏时间和自由的游戏环境,并投放塑料呼啦圈这一低结构材料让幼儿自己探索其玩法。 2.从幼儿行为来看:在观察当中,小朋友单是玩呼啦圈的游戏就有十几种,而每种玩法都各包含着走、跑、跳、扭、旋转、钻等动作技能。游戏方式由教师作主导转变为幼儿自选自创,教师没有了过多的干涉和急于求成的指导,幼儿反而能够根据自身条件玩出适合自己的游戏,游戏时间也由原来的几分钟到十几二十分钟甚至更长。可以看出让幼儿自主探索玩法增加了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引发了他们参与此类游戏的欲望,让幼儿的心理有了兴趣性、自主性体验。 3.从游戏过程来看:户外活动区玩呼啦圈的小朋友更多的是自己单一地与呼啦圈互动,活动场地也较为零散,较少有组织集体玩呼啦圈、合作游戏的场面。而大班正是处于集体游戏、合作游戏的阶段,多些集体合作方面的游戏,不仅能促进游戏形式的多样化,也能使游戏的难易程度有所提升。 调整 推进 (附图) 1.目标调整: (1)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多人游戏的玩法。 (2)引导幼儿集体合作游戏,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2.玩法调整: (1)小朋友手拉手围成圈,利用身体的扭动、弯曲把呼啦圈从小朋友的这只手传到下一个小朋友的手上,但是拉着的手不能分开。 (2)用5个以上呼啦圈围成一个 圆圈,幼儿比呼啦圈个数多一参加游戏,音乐响起后幼儿 绕圈跑,音乐一停,马上跳入呼啦圈中抢圈,一人一圈,未抢到呼啦圈的幼儿淘汰并撤去一个呼啦圈,继续游戏,直至留下最后一人。 3.策略调整: 1.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户外游戏时间和自由的游戏环境。 2.鼓励幼儿互相探讨“呼啦圈还可以怎么玩?”,引发幼儿思考,让幼儿主动探索多人游戏的玩法。教师适当介入指导,提供并引导幼儿一些集体游戏的玩法。 3.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幼儿的游戏中,以“我还有个新玩法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让幼儿对新玩法产生好奇和兴趣,进而组织多个孩子一起进行多人合作游戏。 游戏推进二: 观察 分析 观察: 许誉辉拿了两个呼啦圈摆放在地上,他连续单脚跳过两个圈后,双脚着地。林哲睿手里拿着两条海绵棒来到许誉辉旁边,他看着许誉辉跳了一会儿后说:“许誉辉,我也要跳。”说完,他就将海绵棒摆放在呼啦圈旁边跟着许誉辉跳了起来。这时和哲睿玩的比较好的锴圣过来找他,看到哲睿在跳呼啦圈,他就将海绵棒放在自己的双脚和呼啦圈之间,他先是双脚跳过海绵棒,再接着单脚跳呼啦圈。许誉辉和林哲睿看了,也纷纷跟着锴圣跳,从原来的单脚跳呼啦圈到现在双脚跳过海绵棒再单脚跳呼啦圈。这样玩了两三次后,锴圣似乎并不满足只跳两个呼啦圈,他又去拿了两个呼啦圈放在前面,他单脚连续跳过四个呼啦圈,而每次许誉辉和哲睿跳圈时都只能单脚连续跳两下,第三下另一只脚总是会着地。 分析: 1.幼儿的认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游戏。许誉辉自主单脚跳呼啦圈的玩法是基于以往老师设计的“跳房子”的一种游戏形式。 2.幼

文档评论(0)

xzqxwx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于2008年9月评审通过中学一级教师,2003年6月自考取得福建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文凭,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多年来在高三毕业班任教,2017年8月,被授予2015-2017年度福建省优秀教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