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肠易激综合征
汇报人:XXXX
肠易激综合征定义
1
肠易激综合征定义
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IBS)
IBS是一类十分常见的胃肠道感觉-运动敏感性疾病, 属于慢性/亚慢性胃肠功能紊乱。
IBS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部不适和排便功能的改变,便秘、腹泻或两种情况的间发。
功能性胃肠病:
不能用结构或生化异常来解释的各种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胃肠症状。包括可能由咽、食道、胃、胆道、小肠、大肠、肛门引起的各种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
为最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须排外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定义
肠易激综合征流行病学
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
西方国家-----占总人口的15%-20%
西方国家-----占胃肠病门诊的 20-50%
国内-----占胃肠病门诊的30-50%
肠易激综合征流行病学
2
IBS :城市发病率高于乡村
0
5
10
15
20
25
10.5
N=2486
城市
郊区
(%)
6.14
发生率
IBS :脑力工作者患病率高于其他职业
2
4
6
8
10
12
14
0
农民
7.97
无业者
6.27
8.28
退休人员
工人
8.53
士兵
9.52
商人
10.14
10.55
知识分子
干部
11.25
13.64
学生
人数百分比
(%)
IBS 医疗费用 “昂贵”
诊断及检查费急诊费住院费药费
误工产量下降旅行非处方药费用
身体的痛苦生活质量的损害
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表现
3
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表现
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起病隐匿
在青少年期至成年期发病
症状反复发作或慢性迁延,病程可达数年至数十年
病情轻重多不随病程延长而变化
可因精神因素、应激、饮食不当、劳累、全身或消化道感染,药物使用不当而诱使症状复发。
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表现
IBS 临床表现
胃肠道症状:三大症状腹部疼痛/不适腹胀和“饱满感”大便习惯改变
肠外表现:头痛,非心源性胸痛,纤维肌痛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腰背痛,排尿困难,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IBS 的三大症状
腹痛
腹胀
排便习惯改变
IBS 的三大症状
IBS 就诊病人- 冰山一角
25%
就诊率
75%
未就诊率
70%
女性
30%
男性
专家门诊
初步诊疗
患者就诊的原因
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4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病理生理基础肠道高敏感性和高反应性。对各种各样的外界刺激,如精神因素、应激、饮食不当等,其表现没有特殊性。
BS 病理生理学(二)
运动功能障碍胃肠动力异常:肠传送时间改变,高幅收缩波根本问题可能在于过多的钙离子流入肠壁平滑肌细胞导致平滑肌过度收缩
感觉功能障碍:胃肠激素(如:5-HT)的作用心理社会因素
其他机制:脊髓神经信息处理过程变化炎症 肠道顺应性损伤
IBS 病理生理学
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胃肠动力学异常
结肠对食物的时相反应延长、增强
结肠运动呈现不协调的异常状态
集团性收缩的发生率增加
集团性收缩和强烈长时收缩与疼痛的发生有关
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感觉功能障碍假说
内脏感觉异常
对结肠气囊扩张诱导的疼痛更为敏感
全胃肠道平均感受阈及痛阈均低
需要排气的感受阈低而且排便急迫感更为显著
90%IBS 患者显示至少有一个位点痛觉过敏
其他 IBS 发病机制假说
对内脏牵张感受更弥散
腹部外放射痛
肛门括约肌松弛
肠分泌增加
粘膜内肥大细胞增生
感染后 IBS
肠道平滑肌及神经功能改变
导致内脏痛觉过敏
胃容受性舒张功能受损
脊髓信息处理
异常假说
“胃肠道哮喘”
脊髓对内脏
传入信息处理异常
肠道顺应性
异常假说
炎症假说
IBS 炎症假说
IBS 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社会因素
心理因素
生物
心理-社会因素与IBS
心理社会关键因素
生活应激
心理状态
对应能力
社会支持
IBS 临床表现及结局
IBS 发病机制小结
肠道顺应性异常
心理社会因素
脊髓信息处理异常
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
内脏感觉异常
肠道动力异常
炎症
其他因素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5
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肠易激综合征-罗马II标准(1999)
强调过去12月中有累计三个月以上腹痛或腹部不适
强调了腹痛与排便的关系: 排便后疼痛减轻
在过去12个月中,腹部不适和疼痛的时间不短于12周,症状可以是不连续存在,且具备以下3项中的2项:
1、排便能使其缓解;和(或)
2、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和(或)
3、伴有排便性状(外观)的改变。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罗 马 II 标 准
全球胃肠专家一致推荐的IBS诊断标准
排便频率的异常(为了研究的目的,“异常”可以被定义为3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