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课件.ppt

汽车发动机-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汽车发动机-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课件汽车发动机-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课件

内燃机实现热功转换的关键问题 :混合气形成方式 着火方式 石油能源的发现和应用,为内燃机提供了能源 汽油的特点,确定其混合气形成方式和着火方式 挥发性好外部混合气形成法均匀可燃混合气 点燃温度低强制点燃火焰传播燃烧方式 问题:限制压缩比过高均匀混合气易爆燃; 所以,热效率低 1 一、外部混合气形成特点 燃料供给方式分为:化油器和电控喷射两种方式 1)化油器式混合气形成原理及特点 混合气形成基本原理: 利用空气动力学。 设置喉管加快气流速度 产生喉管真空度喷油; 高速空气冲散、雾化、蒸发 喉管 浮子室 高速气流 2 这种混合气形成方式存在的问题: 喉管节流:进气阻力,泵气损失 ,v,结冰; 多缸机一个化油器:各缸进气支管不等长,造成各缸不均匀性较大; 空然比控制精度 不能满足现代节能与排放法规的要求淘汰 被电控汽油喷射技术替代 3 (1)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背景 社会要求: 2)电控汽油喷射(EFI)式混合气形成 4 技术支撑: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1948年晶体管发明,1957年使用化;1958年发明集成(IC)电路促进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 1970年后基于美国发布安全、排放、油耗三大法规; 1971年微机问世使汽车电子控式技术迅速发展 1972年波许公司开发L-J型质量流量式电控汽油喷射系统 1976年GM公司开发应用应用点火时期的微机控制技术 控制技术由模拟控制向数字控制化发展 1977年日产/丰田实现用氧传感器对空燃比的反馈控制 1980年三菱推出卡门涡式空气流量计;1981年波许/日立制作所推出热线式空气流量计 电控汽油喷射技术逐渐成熟 5 电控汽油喷射的主要优点: 1. 提高了控制自由度,减小进气阻力,改善各缸均匀性;进气管设计可按动力性要求设计,最大限度地提高充气效率。 2.提高空燃比的控制精度,改善经济性,且配合三效催化转化器的应用,有效净化尾气排放。 3.因汽油喷射雾化,改善混合气形成条件,故提高发动机加减速等过渡工况响应性和冷起动性。 成为现代汽车的主导地位 6 (2)电控汽油喷射(EFI)式混合气形成特点 进入气缸的空气量和燃料量分别控制: 空气量空气流量计驾驶员控制; 燃料喷射量目标空然比ECU控制。 电控汽油喷射的主要问题: 根据不同工况下进入气缸的空气量,如何精确控制燃料喷射量控制最佳混合气浓度。 关键问题:确定不同工况下的目标空燃比;  精确控制燃料喷射量。 需要精确测量进入气缸的空气量 7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混合气控制特点: 由台架试验,事先确定不同工况对应的最佳空然比及其影响因素制成控制脉谱图,存储于ECU的ROM中。 由专门进气流量测量装置,测量每一工况进入气缸的空气量,作为控制喷油量的主要依据。 ECU根据传感器信息,判断演算工况、目标空燃比、燃油喷射量;控制喷油器通电脉宽,按一定喷射压力喷射雾化,完成混合气的形成过程。 质量流量计、进气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转速传感器, 8 二、缸内直喷(GDI)式混合气形成: 由控制目的不同, GDI系统混合气形成特点不同: 用三效催化装置降低排放角度均质的理论空燃比为控制目的时:进气过程某一时刻喷油,利用缸内适当气流形成均匀混合气。 控制法与PFI同 以节能排放为目的的稀薄燃烧过程时,需要在气缸内形成A/F的梯度分布 缸内滚流+喷射时刻(压缩);喷射压力为2~5MPa GDI混合气形成特点:无气道黏附油膜现象,节省额外耗油,起动性、响应性及A/F的控制精确  缸内雾化、气化吸热有利于 充气效率。 9 三、混合气浓度与发动机性能的关系 1)混合气浓度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理论上:a=1时完全燃烧, 实际上: a=1.03~1.15时接近完全燃烧 因缸内混 合气非均匀;残余废气稀释作用直接影响燃烧。 称此混合气为经济混合气ab。 a1.03~1.15时:富氧,可完全燃烧;但燃料密度小,放热少,燃烧压力和温度低,燃烧速度动力性、经济性下降,NOx排放也降低。 10 a =1.3~1.4时:混合气过稀,燃料分子间距增大; 氧化速率,放热散热 热量不能积累; 火焰难传播而熄火。 称该混合气浓度为着火下限。 a =0.8~0.9时

文档评论(0)

全网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