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论和西方价值理论比较研究.pptx

劳动价值论和西方价值理论比较研究.pptx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劳动价值论与西方价值理论比较研究《资本论》第一卷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这是不以流通过程为媒介的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重点在于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二卷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这是在资本直接生产过程基础上的流通过程,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重点在于剩余价值的实现;第三卷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研究资本的各种具体形式(如商业资本、生息资本等)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如商业利润、利息、地租等),这是资本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统一,重点在于剩余价值如何在剥削阶级内部进行分配;第四卷则是系统地分析批判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说。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一)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1、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原理?  使用价值--------具体劳动 价值------------抽象劳动? 分析逻辑: 马克思是从商品分析开始的。从物品的一般有用性引申到商品的特殊有用性,即使用价值;从使用价值的社会性引申到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必须交换,即具有交换价值;从交换价值形式提示出掩藏的内容,即价值;进而从质和量两方面,研究价值实体和价值量,即研究价值本身。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二重性,是由创造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所决定的。 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因为劳动二重性的发现,才提示了商品的内在矛盾,提示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和交换价值、价值实体和价值形式的关系,说明了价值实体、价值本质、价值量、价值形式等 一系列总是,才形成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论,进而形成科学的剩余价值论,并以此研究资本主义的一切经济现象。个别价值←私人劳动→具体劳动→使用价值社会价值←社会劳动→抽象劳动→价值 2、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中的一些情况发生了变化,例如,在发达国家,大有变商品的“批量生产”为“个性化”生产的趋势。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这种个性化商品没有其他商品相比较,因而也不遵循马克思的约定。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的论断在这里遇到了“挑战 ”。 “市场价值,一方面,应看作是一个部门所生产的商品的平均价值,另一方面,又应看作是这个部门的平均条件下生产的、构成该部门的产品很大数量的那种商品的个别价值。” 然而,如果某种商品只有一件,只要它是以销定产、是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它所包含的劳动量能够得到承认、得以实现,那么,该商品的个别价值就是社会价值,其体现的也就是商品的社会属性。3、货币的产生、发展与价值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结阶段。 古典学派从来没有分析商品的价值形式,把价值和交换价值相混同,把价值和价格相混同,他们讲价格时,实际上就是价值。 马克思对价值形式的发展作了历史性的分析,指出了如何从简单的价值形式发展到货币形式,揭示了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的本质价值是社会属性,不是自然属性,它是历史范畴,不是永恒范畴。商品价值关系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价值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从而使商品具有一种神秘的属性,似乎它具有决定商品生产者命运的神秘力量。马克思把商品世界的这种神秘性比喻为拜物教,称之为商品拜物教。 4、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 如何看待 “成本决定价格”?? (二)劳动价值论面临的挑战1、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2、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否相关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与价值量 变动 是否只有活劳动、物质生产劳动才创造价值?一种观点认为必须坚持活劳动、物质生产劳动才能创造价值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物质生产劳动创造价值,非物质生产劳动也创造价值,凡生产具有使用价值、而且通过交换转移到需求者手中的劳动,都形成商品的价值。一种观点认为是社会总体劳动创造价值,活劳动创造价值,物化劳动也创造价值。第三产业是否创造价值?一种观点认为,第三产业是服务业属非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 (MPS与SNA)一种观点认为,第三产业的劳动是生产劳动,同样创造价值。一种观点认为,第三产业是否创造价值要按劳动的性质作具体分析,如交通运输是生产劳动创造价值;娱乐业是非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 争议:教师,公务员的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物质生产领域的工业、农业、建筑业等部门中的雇佣劳动者,不仅为资本家生产商品,而且直接生产剩余价值,这些部门的劳动属于生产劳动。此外,还有运输业的劳动,以及商品流通过程中用于商品的保管、包装等方面的劳动,也属于生产劳动。运输、保管、包装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中的继续。 新科技是否创造价值?

文档评论(0)

职教魏老师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