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卷第 PAGE 9 页共 NUMPAGES 9 页
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综合练习试卷(生物化学)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解答题
判断题
计算题
附加题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1、风味的阈值 2、脂肪的同质多晶 3、夏伦贝格尔的AH/B理论 4、氨基酸的等电点 5、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6、蛋白质的别构作用 7、盐析 8、核酸的变性 9、增色效应 10、减色效应 11、解链温度 12、分子杂交 13、酶的活性部位 14、寡聚酶 15、酶的最适pH 16、同工酶 17、必需基团 18、单体酶 19、别构酶 20、辅基 21、酶原的激活 22、P/O比值 23、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 24、糖的有氧氧化 25、糖酵解(作用) 26、糖原异生作用 27、乙醛酸循环 28、必需脂肪酸 29、酮体 30、酮血症 31、脂肪动员 32、β-氧化 33、转氨基作用 34、氧化脱氨基作用 35、联合脱氨基作用 36、必需氨基酸 37、一碳单位 38、多核糖体 39、翻译 40、P部位 41、A部位 42、遗传密码 43、诱导生成作用 44、诱导酶 45、阻遏作用 46、激素 47、操纵子 48、顺式作用元件 49、反式作用因子 50、变性的蛋白质不一定沉淀,沉淀的蛋白质不一定变性。 51、变性蛋白质溶解度降低是因为蛋白质分子的电荷被中和,表面的水化膜被破坏引起的。 52、变性的蛋白质会沉淀和凝固。 53、蛋白质分子中所有的氨基酸(Gly除外)都是右旋的。 54、蛋白质发生别构作用后,其生物活性和生理功能丧失。 55、蛋白质分子中所有氨基酸(除Gly外)都是L构型。 56、纸电泳分离氨基酸是根据它们的极性性质。 57、蛋白质的变性是由于肽键的断裂引起高级结构的变化所致。 58、双缩脲反应是测试多肽和蛋白质的一种方法,所以,凡是能发生双缩脲反应的物质必为多肽或蛋白质。 59、所有的DNA均为线状双螺旋结构。 60、几乎所有的tRNA都有三叶草型的三级结构。 61、几乎所有的rRNA的二级结构都是三叶草型叶型结构。 62、几乎所有的tRNA都有倒L型的二级结构。 63、几乎所有的tRNA都具有倒L型的三级结构。 64、变性必定伴随着DNA分子中共价键的断裂。 65、在Tm时,DNA双链中所有G-C碱基对都消失。 66、类病毒是不含蛋白质的RNA分子。 67、核酸和蛋白质不同,不是两性电解质,不能进行电泳。 68、真核细胞中有些结构基因是不连续的,即为断裂基因。 69、酶原的激活只涉及到蛋白质三级结构的变化。 70、增加底物浓度可以抵消竞争性抑制作用。 71、酶的最适温度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72、当[S]》Km时,酶促反应速度与[Et]成正比。 73、当[S]》Km时,酶促反应速度与[S]成正比。 74、当[S]》[Et]时,酶促反应速度与[Et]成正比。 75、酶的活性部位都位于酶分子表面,呈裂缝状。 76、碘乙酸可抑制巯基酶。 77、测定酶活力时,底物浓度不必大于酶的浓度。 78、同工酶是一组结构和功能均相同的酶。 79、对于结合蛋白酶而言,全酶=酶蛋白+辅助因子。 80、如果加入足够的底物,即使在非竞争性抑制剂存在下,酶促反应速度也能达到正常的Vmax。 81、当底物浓度很大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82、在有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增加底物浓度难以消除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83、酶的必需基团全部位于酶的活性部位。 84、米氏常数Km是当v=Vmax/2时的底物浓度。 85、如果[S]增加一倍,用双倒数作图法所得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降低到原来的二分之一。 86、在有不可逆抑制剂存在的情况下,增加底物浓度可以使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正常Vmax。 87、膜外侧pH值比线粒体基质中的pH值高。 88、在生物体内,NADH和NADPH的生理生化作用是相同的。 89、细胞质中的NADH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内氧化,而NADH上的电子可通过穿梭作用进入电子传递链。 90、生物体中ATP的主要来源是通过氧化磷酸化而产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