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试说明: 1.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 根据有关资料, 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 境问题。 3. 联系“ 21 世纪议程”, 概述可持续发展的 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 径。 4. 领悟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 度和责任。 时期 采猎文 明时期 农业文 明时期 人类思想 人地关系 崇拜自然:生产力低下, 环境对人类 制约作用较强, 人类改造环境作用微 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弱,人与环境是恐惧和依赖关系 利用、改造自然:生产力有很大提高, 对抗性增强, 地理 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减弱,开始大规模 环境遭到破坏 地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征服自然:生产力快速发展,人类试 人地关系呈现全面 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以牺牲自然为 不协调,人地矛盾 代价,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迅速激化 寻求一条 人口、资 谋求人地协调:后工业化时期人类被 源、环境和发展相 迫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环境和 互协调的道路:可 发展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持续发展 工业文 明时期 新技术 革命后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 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 (1) ~ (3) 题。 答案: (1)A (2)B (3)B (1)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 ) A .原始文明时代 B .农业文明时代 C .工业文明时代 D .环境文明时代 (2) 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 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 ( A .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B .退耕还林,合理放牧 C .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D .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 ①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 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 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 量。 ②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 消费活动的废弃物(生 产消费和生活消费)要 排放到环境中。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当这种关系被 破坏时,环境问题随之产生。 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 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表现为 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 。 二是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 净能力,表现为 环境污染。 表现 原因 典例或分布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 物污染 ( 垃圾污染 ) 噪声污染 工业 “ 三废 ” 和有害人 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泰晤士 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 河上的悲剧、部分农业区的 “ 放 有毒农作物 ”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 太原矿区的煤矸石随意堆放 垃圾随意堆放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 许多城市噪声超标 等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海洋污染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 渤海湾大赤潮、日本九州岛水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俣湾汞污染、海上石油泄漏 表现 原因 典例或分布 全球 自然:气候的变化 全球 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 变暖 温室气体、乱砍滥伐森林 自然:太阳活动 臭氧层 人为:大量排放氟氯烃等消 破坏 耗臭氧的物质 自然: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 易扩散 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 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 体 两极和青藏高原 上空出现臭氧层 空洞 世界:西欧、北 美、日本 中国:南方地区 酸雨 表现 森林的环境调 节功能下降 水土流失、土 地荒漠化加剧 土壤盐碱化 生物多样性减 少 原因 滥伐森林 典例或分布 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国西 北地区的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 巴比伦王国的消失 黄淮海平原的次生盐碱化、内 陆干旱区原生盐碱化 过度捕猎华南虎、藏羚羊,湿 地、森林破坏等 自然植被遭破坏 不合理的灌溉等 生物的生存环境 遭到破坏或过度 捕猎等原因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图 1 )和能源消费结构图 (图 2 ),回答 2 — 3 题。 答案: B 、 C 2 .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 .大气污染 B .水土流失 C .土地荒漠化 D .水污染 3 .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①开发小水电 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 ③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 杆等生物能 A .①②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 ( + 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回答 5~6 题。 环境问题类型程度地区 广东 四川 新疆 山西 甲 ++ +++ + ++++ 乙 丙 ++ + ++++ + 丁 ++++ +++ + ++ +++ 5. 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 ①寒潮②酸雨③水土流失④土地荒漠化 A. ①② B. ③④ 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