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设计规范第17章抗震部分.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钢结构设计规范》 第17章 钢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 SHU 童根树 ONGGEN 浙江大学高性能材料与结构 T 2013 为什么钢结构设计规范》增加抗震 部分 • 1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钢结构的应用急剧增加,结 构形式日益丰富,不同的结构体系和截面特性的钢结构,彼此间的结 构延性差异较大,为贯彻国家提出的“鼓励用钢、合理用钢”的经济政 策,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及《构筑物抗 NSHU 震规范》GB50191规定的抗震设计原则,针对钢结构特点,增加了钢 GGE 结构构件和节点的抗震性能化设计内容。 TON • 2 根据性能化设计的钢结构,其抗震设计准则如下:验算本地区抗震 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作用的结构弹性变形(小震不坏)、根据其延性 验算设防地震作用的承载力(中震可修)、验算其罕遇地震作用的弹 塑性变形(大震不倒)。 • 3 本章所有规定均针对结构体系中承受地震作用的结构部 分。虽然,结构真正的设防目标为设防地震,但由于结构 具有一定的延性,因此无需采用中震弹性的设计。在满足 SHU 一定强度要求的前提下,让结构在地震强度最强的时段到 GGEN 来之前,结构部分构件先行屈服,削减刚度,增大结构的 TON 周期,使结构的周期与地震波强度最大时段的特征周期避 开,从而使结构对地震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功能,另外, 结构也将由此产生了较大的塑性变形,采用这种抗震设计 方法可降低结构的抗震承载力要求。 • 4 基于这样的观点,结构的抗震设计均允许结构在地震过程中发生一 定程度的塑性变形,但塑性变形必须控制在对结构整体危害较小的部 位。 例如梁端形成塑性铰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轴力较小,塑性转动能力很 NSHU 强,能够适应较大的塑性变形,因此,结构的延性较好; GGE 而当柱子截面内出现塑性变形时,其后果就不易预料,因为柱子内出 TON 现塑性铰后,需要抵抗随后出现的新增弯矩,而柱子内的轴力由竖向 重力荷载产生,无法卸载,这样结构整体内将会发生较难把握的内力 重分配。因此,抗震设防的钢结构除应满足基本性能目标的承载力要 求外,尚应采用能力设计法进行塑性机构控制,无法达成预想的破坏 机构时,应采取补偿措施。 • 5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但各省区差别也非常巨大,各地区 的抗震设计方法应有一定的区别。对于很多结构,由于地震作用非结 构设计的主要因素,其抗震承载力很高,因此抗震构造可适当降低, 从而降低能耗,节省造价。 NSHU • 6 《钢结构设计规范》的性能化抗震设计,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 NGGE 技术规程》的性能化设计完全不是一回事。 TO • 7 本规范的性能化设计,在国外就是正常的抗震设计。在国内,是 为了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区别,而取名为 “钢结构的性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la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有帮助的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