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交通运输建设与经贸合作思考
蒙古国交通运输建设现状的地缘映像
从经济运行结构来说,蒙古国的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航运和水运构成,但因铁路和公路为主体,故在此主要以其为据谈起。从交通运输道路的地理长度看,蒙古国铁路总长由2007年的1815公里增长到2017年的1908公里,其中增长的90多公里属钢铁余热河公司承建。蒙古国公路总长由2007年的42000多公里增长到2017年的49250公里,国家级公路由9000增长到12700多公里,但其绝大多数为硬面土路。在航空运输上,蒙古国国内空运只有5个硬面跑道的民航站,国际航运仅有通往中、俄、德、韩、日等国的9条航线。在水运方面,由于蒙古国属纯内陆国家,没有国际水运,而其国内水运,据资料显示,2002年水运货量为1800吨,但到2005年却大幅度下降为500吨。上述情况表明,蒙古国交通运输状况的突出特征是设备的陈旧性、效能的低速性和发展的滞缓性。从交通运输道路的地缘区域布局看,在铁路布局上,蒙古国内仅有两条铁路线,一条是从靠中蒙边界扎门乌德经乌兰巴托到蒙俄边界的苏赫巴托城以及由此到达额尔登特铜铝厂、巴嘎淖尔、沙林河、纳莱赫煤矿的分支线。另一条是位于蒙古东部的乔巴山与连接蒙俄边界的额仁查布并与中国满洲里相汇的铁路专线。对这种布局状况,有专家认为其特征为:一是铁路密度低且不相交,更未形成运输网络;二是过境铁路通道不畅通,导致轨道宽窄等引发连锁问题;三是铁路运输技术水平与中俄差异较大。在公路布局上,蒙古国的三类公路即国家级公路、地方公路、单位自用路,其辐射和互联互通体现出的特征:一是与邻国之间公路数量非平衡;二是乌兰巴托与各地公路质量差异较大;三是国内公路布局逐步落实不到位,如对2001年规划的“千禧之路”落实建设不到位即是例证。从交通运输技术水平的地缘意义看,蒙古国铁路的电气化程度为低,与现代运输技术要求差距较大,无法高速运行。在公路技术构成上,蒙古国柏油路仅1400多公里,硬面路仅3100多公里,经整修的碎石路3000多公里,其他均为汽车自行压出来的沙土路,自然运输速度低缓。因此,蒙古国的货物和客运长期处于低速徘徊之中,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瓶颈。从交通运输枢纽的地缘功能看,首都乌兰巴托市是蒙古国交通运输的枢纽。在从铁路功能上,由于以纵贯乌兰巴托南北的铁路与其他线路的铁路均未连接,致使其交通枢纽功能受限。在公路交通上,由于乌兰巴托与全国各省、市的公路级次不同,交通运输的速度、承载量以及安全系数的差异,导致其在公路运输中的枢纽功能严重受限。同时,从地理条件和地缘关系看,在蒙古国156万多平方公里广袤美丽的草原上,连接300万蒙古族人民的交通枢纽应该是次第有序,彼此照应,内外通衢,但在目前,这种需求仍处于理想之中。从交通运输与地缘经贸合作看,作为处于中俄之间的内陆大国,在铁路运输上,蒙古国的收益无法与中俄比拟。以中国为例,与蒙古国乔巴山近在咫尺的中国满洲里铁路口岸,截至2018年7月12日,进出境中欧班列共开行748列,同比增长15.4%,货值34.21亿美元,同比增长25.5%。这是蒙古国望尘莫及的。在公路运输上,中蒙的互联互通亦较艰难,如从中国阿尔哈萨特口岸到蒙古国乔巴山200公里,再到乌兰矿120多公里的自然公路,道路崎岖,承载量低;没有路标,常致迷路。由此可见,蒙古国的交通运输若欲在中蒙俄经贸合作中有较大的飞跃和收益,存在机遇,但挑战艰巨。
蒙古国交通运输建设现状的地缘成因
从地缘视野探析蒙古国交通运输建设现状的成因,如下几点值得关注:从自然地理结构看,世界上第二大内陆国蒙古国地处亚洲中部,境内多山,平原相对少,地势相当高。土壤有高山冻土、山地森林草甸土、黑土、戈壁棕盖土、荒漠灰棕土、草甸沼泽土和盐土等。远离海洋,属典型的内陆型气候,季气温、日气温和地区气温相差都很大,有夏季气温最高可达35℃和40℃的地区,有冬季气温最低可达-45℃和-53℃的地区。如此的地理气候环境,对修建理想广延的交通运输设施,技术上的困难和资金上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蒙古国的地理气候条件是其交通运输的地缘建设受阻的客观原因。从民族的地缘历史及习性看,蒙古国的民族构成相对单一,其人口主体为蒙古人,约占全国人口的92%,另有6%的哈萨克族和其他操突厥语的少数民族。由于生存条件所致,蒙古人祖祖辈辈从事草原畜牧业生产,以牛羊肉和奶及奶制品为食,以毛皮为衣。游牧式的生产方式,使蒙古人习惯于“哪儿有草那儿即是家”的生活方式,也形成了“蒙古人敢问路在何方,路在马蹄之下”的民族习性。对其而言,草原广阔任驰骋,公路铁路未必强于马蹄之路。这种气度,无意中成为其现代交通运输建设缓慢的主观原因。从人口地理地缘分布看,交通运输建设是为人服务的载体,而人口的分布在地理上受地形、气候、植被、资源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