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的价值与实现.docVIP

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的价值与实现.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的价值与实现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学校开展德育建设工作的宝贵资源,具有巩固家国至上的基本道德原则、引导和谐共存的道德理念、塑造循循善诱的道德氛围、加深世代依存的道德情感的价值。为此,在学校德育建设中渗透传统文化须遵循以下策略:紧贴本源,牢固掌握德育方向;去糟取精,准确传承德育内涵;与时偕行,不断创新德育实践;各取所长,丰富德育发展路径。 关键词:德育建设;传统文化;价值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修订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课程教材,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维系文化血脉和民族情感认同的社会文化形态,并且孕育出了和谐共生、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强大的精神指引,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学校德育中,不仅能够实现提升学生文化素质的目的,而且还能实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求。因此,本文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出发,探讨了传统优秀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价值与内涵,进而分析了传统文化向学校德育渗透的实现策略。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传统文化是“包括生活与生产相关的习俗、规制,家族与社会的组织、节日风俗,传统的心理观念、信仰,口头语言、民间文学与艺术等的集合”[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群众性、民族性、地域性和继承性等基本特征。可以说,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保存库,蕴含丰富的文化基因内容,这些都是宝贵的道德教育内容。例如,民俗礼仪能够约制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遵守一定的社会规范和社会公德,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生活技能和生存法则;良好的家风家训能够对家庭成员传承家庭行为规范、突出伦理教育,使家庭成员塑造良好的人格,同时也将一个世代的“核心价值观”传承不息。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华夏大地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它的内容包括了中华的语言、伦理、科学、文学、艺术、史学、制度等构成,其表现出的形态包括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物质文明和行为文明等[2]。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来看,具有突出道德修养、以和为贵、以人为本、中庸之道、家国一体等特征。文化研究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当代价值,尤其是在精神教育方面具有时代发展的意义。例如,蔡元培先生曾指出,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西方国家那样强烈的宗教信仰,而是强调“用美育代替宗教”[3]。千百年来,“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忠义、礼和”等精神,“勤俭、善良、忍让”等美德,都是中华民族始终坚守的道德准则。近年来,随着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农耕文化环境下的传统文化观受到冲击,社会大众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发扬传统文化价值的道德牵引力,才能把学生们共同培养成“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而共建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建设中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生命价值实现维度,能够用文化文明的智慧指引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雅俗观,使他们坚定实现“中国梦”的信念,远离低俗浮躁的事物,从而进一步构建完善而科学的学校德育建设体系。1.巩固家国至上的基本道德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都有一种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进而将“以天下为己任”作为自己最崇高的道德标准。从孔子的“诗可心怨”,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无不反映出古人忧虑意识和爱国精神[4]。可以说,儒家所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理念,作为古人经久不衰的精神追求而传承不息,这些国家至上和爱国精神已经植入到中华民族儿女的思想和骨髓之中。这种国家至上的爱国精神,对于当代学生塑造人生理想、责任使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必然能够让学生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加倍努力奋斗。2.引导和谐共存的道德理念。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和谐文化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形态。中国传统的和谐理念并非是一个固态的标签,它是一种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演变和发展所演进变化的一个动态概念。从最早孔子提出的“修身克己”思想、“中和中庸”思想,老子提出的“阴

文档评论(0)

191****0059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2242001000034
认证主体四川龙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ADW1H0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