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高校学风建设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文化与高校学风建设研究 [摘要]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弘扬传统文化涵育传统文化自信具有一定的现实耦合。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贯穿始终的继承性传统,高校学风建设是学校师生群体在教与学表现出相对稳定、积极向上的状态。充分理解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耦合效应关系,对于推动良好的高校学风形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学风建设;耦合效应 一、耦合契机 学风建设是大学发展的可持续主题,从学校层面到师生层面都需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学风建设、创建优良学风。进入信息时代以来,校园贷、西方敌对势力的“普世价值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学生趋于功利化和浮躁化、西方节日意识形态的输入扭曲了部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在传统文化中的东周诸子百家超越时代的哲学智慧:在思想层面,传统文化中的诸子百家思想为学风建设提供了逻辑参照,比如儒家文化的“义利观”的弘扬;在文化层面,传统文化为高校学风建设提供基础的支持;在实践层面,传统文化为高校提供案例指导。所以,当高校学风建设嵌入自信的传统文化之时,它们之间的耦合所体现的相互影响,并通过配合促成教师“教”、学生“学”良好的风气,在相互作用中形成积极奋进的效应。 二、传统文化对学生“学”的耦合效应 在贯穿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历史里,形成了包括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等思想学派,只是到了汉武帝时期所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时儒家学说成为正统地位,其他思想处在次要的位置,但是闪耀光芒的诸子百家传统文化在渊源流长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文化形式和文化符号并在传承中得以延续。从客观现实来看,很多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处于模糊或碎片化了解的状态,对于促进良好的学风建设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对于重建国家形象,“青年强则国家强”的现实需求中对于倡导传统文化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新时期习总书记强调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因此充分理解新时期我们的思想、品格从诸子思想传承中与学风建设的耦合效应关系,对于推动良好的高校学风形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首先,孔子的“义利”思想与高校学风建设具有一定耦合效应。市场经济促使部分学生利字当头,对于金钱过度看重,导致校园贷危机层出不穷。在古汉语词典中对于“义”的解释有:社会认为合宜的道理和行为、礼节等,对于“利”的解释为:财力、钱财方面的好处,《论语?里仁》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利”是社会发展的良好属性,不是一味地追求“利”,“义”才是当今社会的追求、个人的追求,所以“义利”观成为合乎伦理的规范以及道德标准。孟子对于义认为“舍生而取义者也”,对于孔子的“义”具有延展和独到性,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曲”,对于钱财要以正确的追求方式,不能通过不“义”手段获得。《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来形容颜回的安贫乐道生活哲理,这也是当今大学生应该有的清高生活,对于重义轻利、安贫乐道的品格西方却以此来大做文章,从意识形态对其攻击,但是它的精髓仍然影响大部分人的价值观念。同样,后世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天之生人也,使之生义与利”,也是强调正确的处理“义”与“利”的关系。在高校学风建中,从古典传统文化中研究义利观对于高校学风建设具有实际的价值,其精华必须借鉴发展。其次,“仁”的思想与高校学风建设的耦合效应。个体的发展中要具有仁的内在品格,“仁”的内在方面突出个体人格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达到“仁”就要做到自我修养、修身克己、“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当今社会是“微”手机的时代,从微信、微博、微电影、微游戏充斥高校学生的方方面面,而对于其背后负面信息同样影响大学生整体状态,比如:微信将大家层层隔离,真实的地理空间已经不再有意义、大众传媒错误价值导向、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对未来就业的担忧等都为日后的毕业迷茫埋下伏笔。修身克己,自我调节和保持相对稳定的适应功能,从而排斥、消化外来的一切干扰,保持一个“修身克己”生活态度,“礼崩乐坏”导致周天子的无能为力,以“克己复礼以为仁”成为每个个体成员(君子)的自觉追求。所以,在新时期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中,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引导高校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去承担。儒家强调“修身”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同样也可以作为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重要指导,是进德修业的积极行为,所以当代大学生对人格完善的追求,从学习传统知识中获得对现实有用的知识。孔子提出了一系列有科学价值且至今仍有意义的教育学心理规律。如“性相近、习相远”“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仅会学,还要强调自己的“修身”、克制与锻炼自己的意志,主动地约束自己,所有这些都是作为“仁”主动实现

文档评论(0)

191****0059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2242001000034
认证主体四川龙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ADW1H0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