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博物馆化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形象.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以博物馆化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形象 ? ? ? ? ? ? ? ? ? ? ? ? ? ? ? ? ? ? 一 博物馆化 (一)什么是“博物馆化” “博物馆”从英文“museum”翻译而来,其词源是希腊文“mouseion”。在古希腊,“mouseion”被视为供奉缪斯的神殿,而缪斯是九位掌管文艺和科学的女神的通称,因此“mouseion”意味着充满智慧、创造知识的场所,开放的花园、大自然以及封闭的研究区域,都可以是“mouseion”的空间。1683年,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尔博物馆的建立,“museum”成为博物馆的统称,用来表示收藏和展出历史古物、艺术品和自然标本的一种机构,因此从17世纪后期开始,“museum”一词成为博物馆的固定表述,而不再指原来具有更宽泛意义上的“museum”。“museum”的主体意义发生了某种重大改变:作为研究和授课的场所之意由源于拉丁文的“university”(大学)所取代,储藏图书资料的场所则被称为“library”(图书馆),专门从事测试和分析的地方则归属于“laboratory”(实验室)。在我国,虽然古代文明灿烂辉煌,宫廷、民间都广有收藏,也诞生过很多著名的藏宝与教育机构,但并没有博物馆之说。19世纪中期,接触过西方博物馆的中国人开始把“museum”翻译成博物馆(或博物院),从那以后,“博物馆”这一名称才逐渐流行于中国。[1]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2007年修订的“museum(博物馆)”的定义,“博物馆是服务社会及其发展的一个非营利的永久组织,对公众开放,它为教育、研究与愉悦的目的,而收藏、保存、研究、沟通与展示物质与非物质的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2] “博物馆化”,简单地讲即将一件物品、一种场景、一个空间或一种文明成果“纳入博物馆”,或赋予博物馆含义的过程及结果,这里“化”是动词。比如一个瓷碗,当它用来盛饭时,它不过是普通用品,但当它被作为博物馆藏品收藏、研究、陈列、展示时,则它被“博物馆化”了。又如一个街区,在日常生活功能之外,增加特定的命名(如某历史文化街区,或某遗产保护区),加以一定的符号化、故事化,赋予特定的文化意义,就是所谓的博物馆化。典型的例子,如澳门“大三巴”等历史建筑及其所在街区,被统称为“澳门历史城区”(The Historic Centre of Macao),于2005年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3]这一城市街区被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就是典型的博物馆化。再如,常见的城市中的古玩街、古玩城,创意商品街区、特产街等,这些地方售卖的物品都被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含义,也具有了“博物馆化”的意蕴。 以传统的博物馆概念来看,“博物馆化”是一个与博物馆相关又不同的概念,“博物馆化”包括但不限于“博物馆”。就这两个概念的关联性看,“博物馆化”可以说是对博物馆藏品、博物馆功能及意义的确认过程。博物馆作为“文化载具”,建立在进化论、历史学、知识学、人类学、文化相对主义、文化多样化等理论基础之上。博物馆对特定自然、文明遗产的收藏、研究和整理,将其化为(命名为)各类“藏品”,并加以人工的系统化的呈现过程,无疑是博物馆化的过程。 (二)为何提“博物馆化” 已有“博物馆”概念,为何还要提出一个“博物馆化”的概念,这样提是不是多余?考察当代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提“博物馆化”主要有如下背景和理由。 首先,内外交融、虚实交织与跨界融合对传统博物馆概念的挑战。 先说内外交融和虚实交织。“内外交融”指从博物馆本身看,内部与外部边界的模糊和交织;“虚实交织”则指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融合。作为重要的文化设施,传统的博物馆往往有明确的收藏定位、馆舍建筑构成的物理边界、服务范围的局限性带来的内外边界。但是,随着博物馆社会教育、公共服务等功能的广受重视,博物馆陈展方式的改变,流动展览的举办等,就外在形式而言,传统的馆内、馆外的边界不清晰了,就内在内容而言,传统的精英取向逐渐走向普及、大众。同时,大众也以各种方式更多地参与、分享博物馆发展。 “跨界融合”则指不同类型的机构设施、行业之间的融合。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的受教育程度和闲暇时间普遍增多,公众精神文化需求普遍高涨,越来越多“类似博物馆”的活动或文化空间受到欢迎,一种被称之为“跨界融合”的文化发展趋势十分引人瞩目。就传统的文化机构看,不少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等,也收藏本地历史物证、文明遗存,也举办展览——藏书展、摄影展、传统农具、民族服饰等公共展览服务。换言之,作为传统文化设施的博物馆与图书馆、文化馆的功能正在融合。而更大范围、更具深度、更快速度的融合,则发生在五花八门的社会机构和广阔市场中——人们走进雅致的茶馆,可能在喝茶的同时顺便参观一个精美的茶具展;走进一家素菜馆,那里或许正在同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资教之佳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教学资源,助力教育转型!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0101033200002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