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2、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3、是保护员工生命与健康的需要;
4、是员工掌握安全知识与技能的需要;
;厂级教育;4;
一、工伤事故
1、06年全国各类安全事故627158起,死亡人数:112822人
2、07年全国各类事故504952起,死亡98340人,比2006年减少122206起、14482人,分别下降19.3%和12.7%;
二、职业病
06年卫生部诊断各类职业病11519例,尘肺8783例、职业中毒467例
职业病患者累积数量
死亡数量
新发现病人数量
三、经济损失
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近800亿元。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
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 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第三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第三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
第五条: 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成年公民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第十四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六)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消火栓,不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8;9;10;11;12;13;14;15;16;17;18;19;现场泄漏物要及时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
的处置,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泄漏物处置主要方法:
围堤堵截:如果化学品为液体,泄漏到地面上时会四处蔓延扩散,难以收
集处理。为此需要筑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
要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21;22;23;二次锂电池构造;正极
活性物质
导电剂、溶剂、粘合剂、基体
负极
活性物质(石墨、MCMB、CMS)
粘合剂、溶剂、基体
隔膜
电解液
外壳五件(钢壳、铝壳、盖板、极耳、绝缘片、绝缘胶带);1、最主要的因素是目前电池能量密度大,同样的体积的情况下要得到更高的容量必定会对其安全造成影响,所以我们不一定要求供应商最小的体积做最大的容量。
2、过充---对电芯过充电,当电压上升到4.6V/cell以上或更高时,电芯本体温度不断升高达到热爆炸的状态,从而发生破裂,冒烟,起火,爆炸的危险。
3、短路---因为电池容量大内部电阻低,所以外部短络时通过大的电流,电池内部达到热爆炸的状态,从而发生破裂,冒烟,起火的危险。
4、因为电解液主要是由有机溶剂组成的,所以有燃烧的可能性。
;27;2021/8/19;2021/8/19;2021/8/19;2021/8/19;32;火灾:
指失去控制蔓延成灾的燃烧现象。或指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通常造成人
员和财产的损失。人员和和财产损失较轻时,有时也称火警或未遂火灾事故。;A类:固体物质火灾。这类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的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毛,麻,纸,塑胶类火灾等。
B类: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气体火灾。如煤气,氢气火灾等。
D类:金属火灾。如钾,钠,铝,镁火灾等。
E类:带电火灾。如家电,变压器等。;冷却灭火法: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着的物体上,终止燃烧,如用水灭火;
隔离灭火法:将燃烧物体与附近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疏散开,使燃烧停止;
窒息灭火法:阻止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然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的物质因断绝氧气的助燃而熄灭。如泡沫灭油类火灾;
抑制灭火法:亦称化学中断法,就是将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的历程中,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形成稳定的分子或低活性游离基,使燃烧反应停止。如干粉灭火剂扑灭气体火灾。;灭火的基本技术措施:
灭火的原理:火灾一旦发生,只要消除燃烧三个基本条件中的任何一条,火
即熄灭。
消除着火源--着火源主要有:
⑴电能转化为着火源:电火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