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锁定高考·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第
2
讲;梳理·基础知识
;二、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 通过 光合 作用,影响大气中的 碳氧 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
2. 促进全球 水循环 ,调节全球 水平衡 。
3. 世界 生物基因 宝库。;四、 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 雨林被毁的原因;五、 雨林的前途;解读·重点知能;方法技巧:图解法记忆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典例1: (2011·北京高考)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突出全球理念,倡导全球合作。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答案: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知能点二 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生态脆弱性;2. 热带雨林的生态脆弱性
热带雨林由于受其独特的气候、土壤、水分、植被等条件的影响,这一生态系统比较脆弱,一旦破坏,地表植被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其特征的形成如下图所示:;特别提醒: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一旦遭到大面积毁灭,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1)影响全球水循环和全球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作用减弱,空气干燥,从而引起降水减少,气候干旱,甚至出现旱涝失调的局面。
(2)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3)热带雨林的破坏,还会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遗传基因不断减少。;典例2:带雨林就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对于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图(图1)。
材料二 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图2)。;材料三 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示意图(图3)。
(1)简述材料一中乙、丙两地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2)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热带雨林与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生物体的干物质重量。单位为千克/平方米·年)差异并分别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3)材料三中A为原始森林情况下土壤肥力状况,依据材料二回答热带雨林中的土壤为什么一般比较贫瘠?;
(1)乙、丙两地的气候类型均为热带雨林气候。 乙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丙地位于来自大西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加上沿岸有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2)差异:热带雨林的生物量较大;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量较小。 原因: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终年高温多雨,植物生长旺盛;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温度低、降水较少,植物生长比较缓慢。
(3)雨林储存的养分最多;枯枝落叶分解释放出的养分被地表径流带 走,释放到土壤中的养分少;土壤因淋溶作用而流失养分;土壤养分供生物生长,土壤中积累和补充的养分少。
;答题流程;知能点三 雨林被毁的原因及雨林的保护;2. 雨林的保护;思维拓展: 西双版纳的雨林生态农业模式
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雨林生态农业模式对亚马孙雨林开发性保护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典例3:2011年11月13日东方卫视报道亚马孙热带雨林当选“新七大自然奇观”。位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域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但近年来,由于过度砍伐和气候变暖,亚马孙热带雨林干旱加剧,面临消失的危险。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人类活动包括( )
①迁移农业 ②迁都巴西利亚 ③大规模的农牧场开发
④商业性伐木 ⑤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
; (1)B (2)B;突破·考试技能; (1)C (2)B;技能解密:
1. 沼泽、湿地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
沼泽地的形成一般与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有关。例如:
(1)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2)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不易下渗。
(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 湖泊面积变化原因分析思路
(1)自然原因(气候变干,降水季节变化;蒸发加强;泥沙淤积,湖床抬高引起);人为原因。
(2)外流湖萎缩的主要原因:降水量减少;上游植被破坏;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内流湖萎缩原因:人类对入湖河流的水资源利用过度;气候干旱等。
(3)湖泊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降水量增多;上游水土保持较好;湖泊淤沙减少;退耕还湖等。冰雪融水补给的湖泊面积的增减,一般考虑气温的变化、冰雪融量的多少等原因。
注意:对具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