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大免疫第10章固有免疫细胞复习题.doc

夜大免疫第10章固有免疫细胞复习题.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可修改 欢迎下载 精品 Word 可修改 欢迎下载 精品 Word 可修改 欢迎下载 精品 Word 第十章 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 A型题 巨噬细胞所不具备的受体是 C3b受体 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 Toll样受体 IgG Fc受体 甘露糖受体 兼备抗原加工提呈和吞噬杀菌作用的固有免疫细胞是 肥大细胞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滤泡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对巨噬细胞具有激活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IL-2 IL-3 IL-4 IFN-γ IL-8 对巨噬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DC-CK1(CCL18) MIP-1α/β (CCL3/4) IL-8(CXCL8) IP-10(CXCL10) BLC-1(CXCL13) 对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MIP-1α/β(CCL3/4) MCP-1(CCL2) IL-8(CXCL8) SLC(CCL21) G-CSF 巨噬细胞表面可直接识别病原菌表面岩藻糖残基的分子是 清道夫受体 Toll样受体 CD14分子 甘露糖受体 调理性受体 单核细胞进入组织器官后可分化为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 隐蔽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 间质树突状细胞 血液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 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T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表面的特征性标志是 A. CD1 B. CD14 C. CD56 D. CD16 E. CD 可诱导初始T细胞活化的免疫细胞是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髓样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上皮细胞 内皮细胞 未成熟髓样树突状细胞表面膜分子表达特征是 高表达模式识别受体和MHCⅡ/Ⅰ类分子 低表达模式识别受体和MHCⅡ/Ⅰ类分子 高表达模式识别受体,低表达MHCⅡ/Ⅰ类分子 低表达模式识别受体,高表达MHCⅡ/Ⅰ类分子 只表达模式识别受体,不表达MHCⅡ/Ⅰ类分子 成熟髓样树突状细胞表面膜分子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是 高表达IgG Fc受体,可介导ADCC效应 高表达模式识别受体,可提高抗原加工和提呈能力 高表达MHCⅡ/Ⅰ类分子,可增强抗原摄取和加工能力 高表达MHCⅡ/Ⅰ类分子,可增强抗原提呈和激发免疫应答的能力 低表达MHCⅡ/Ⅰ类分子,可增强抗原加工处理能力 NK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 TCR-、mIgM-、CD56+、CD16+ TCR+、mIgM-、CD56+、CD8- TCR+、mIgM-、CD4+、CD25+ TCR+、mIgM-、CD4+、CD28+ TCR-、mIgM+、CD5+ 能够发挥ADCC效应的淋巴细胞是 CD4+效应Th1细胞 CD8+效应CTL γδT细胞 NKT细胞 NK细胞 NK细胞释放的能使靶细胞溶解破坏的生物活性介质是 溶菌酶 FasL TNF-α 穿孔素 IFN-γ NKT细胞表面TCR识别结合的配体是 MHCⅠ类分子 CD1分子提呈的磷脂/糖脂类抗原 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 抗原肽-MHC = 2 \* ROMAN II类分子复合物 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残基 γδT细胞主要分布于 脾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内 淋巴结深皮质区 黏膜和皮下组织 外周血 淋巴液 γδT细胞不能识别的抗原是 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热休克蛋白 感染细胞表面CD1分子提呈的糖脂类抗原 某些病毒感染细胞表达的异常分子 肿瘤细胞表面MHCⅠ类链相关的A/B分子 APC表面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 B1细胞主要分布于 血液中 淋巴液中 淋巴结深皮质区 胸/腹膜腔和肠道固有层淋巴组织中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滤泡内 B1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 TCR-、mIgM+、CD5+ TCR-、mIgM+/ mIgD+、CD5- TCR+、CD56+、CD16- TCR-、CD56+、CD16+ TCR-、CD34+、CD117+ B1细胞通常不能识别 细菌脂多糖 肺炎球菌荚膜多糖 葡聚糖 蛋白质抗原 变性自身抗原 B1细胞接受多糖抗原刺激后产生相应抗体的时间约为 96小时 72小时 48小时 24小时 一周 B1细胞接受多糖抗原刺激后可产生 以IgM为主的高亲和性抗体 以IgG为主的高亲和性抗体 以IgM为主的低亲和性抗体 以IgG为主的低亲和性抗体 IgM和IgG两种不同类型的抗体 在抗寄生虫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免疫细胞是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肥大细胞 B型题 48小时 12~24小时 2~3天 1~2周 数月 巨噬细胞在组织中可存活 E 中性粒细胞存活期约为 C 单核细胞在血液中停留时间约为 B B1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到抗体产生的时间约为 A B2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到抗体产生的时间约为 D A. αβT细胞通过表面TCR B. γδT细胞通过表面TCR C. 巨噬细胞通过表

文档评论(0)

189****50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2116031000022
认证主体仪征市思诚信息技术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78RWX8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