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课件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do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课件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那么,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一起,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提出及其意义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提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并非偶然,它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产物,这一理论的形成有其理论、实践、历史与现实根底。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理论依据 实现和谐的社会状态是人类的美好理想,也是社会主义思想先驱们对未来社会的美好追求。180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一文,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的,必将为“和谐制度〞所代替。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也以“新和谐〞命名。1842年,空想社会主义者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里,把资本主义称为“病态社会〞,把社会主义直接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且指出,新社会的“和谐〞不是“个人和谐〞,而是“全体和谐〞。由于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也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结果只能陷于空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根底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蓝图,指明了实现美好社会理想的正确途径。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开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开展的条件。〞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党不断探索社会建设问题。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明确提出要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包括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解决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以解决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矛盾,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以解决全国城乡各阶层以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矛盾,等等。他还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稳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②? 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43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重申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同时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科学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诸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开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也干不成等等。邓小平关于防止两极分化、注意解决两极分化问题以及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那么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重要根底。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开展变化,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开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必须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开展,使社会更加和谐;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正确处理改革开展稳定的关系,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开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等,进一步丰富和开展了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底蕴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崇尚为政仁和、为人谦和、民风纯和、家庭和睦。“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社会、政治理念。在我国历史上有着丰富的有关和谐的观念和对和谐社会状态的憧憬。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重要命题。孔子的学生有子那么提出了“和为贵〞的思想。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那么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礼记·礼运?中描绘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实用电子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