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议艺术中的古词
“个”在其历史演变中,为适应交际的需要,不但扩大了称量范围,从指示数量扩展到指示名量、结构、程度、情状等。而且还扩展了语法功能,即部分在非名词性词语前的“个”的指量意义逐渐弱化,发展出了连接功能,已从量词演变为结构助词。
一、引言
吕叔湘先生说:“‘个’是近代汉语里应用最广的一个单位词(或称量词、类别词)。”历史上“个”曾有三种写法:?、?、个。“?”作为量词,始见于《说文?竹部》:“?,竹枚也。论文百事通”唐宋时渐趋流行;“?”字最早见于郑玄《礼仪注》,以后趋于普及;《集韵》:“?,或作‘个’,通作‘?’。”“个”字,清代王引之《经义述闻?通说上》:“介字隶书作,省则为个矣……(后人)不知个即介字隶书之省,非两字也。”王力先生认为“个”作为量词,先秦时萌芽,两汉时期稳步发展,但适用范围单纯,只表示竹子的单位,到南北朝时期,适用范围有所增加,可量“物”,也可量“人”。本文主要是从辛弃疾词中“个”的使用法,来看“个”在汉语史中的发展情况,即它怎样由量词发展为指代词,而后又作助词这一发展脉络的。
二、辛词中口语词“个”的使用例
有学者将辛氏经历以及歌词创作,依据先后次序划分为四个阶段:南归后的第一个十年;南归后的第二个十年;投闲置散的两个十年;起废进用的最后五年。而其带有“个”字的词大都作于闲居江西上饶的带湖及瓢泉别墅,即作于其置散投闲的那两个十年之中。从笔者搜集到的十三篇带有“个”的词中,我们可以略微窥探一下“个”在当时南宋口语词中的使用情况。笔者现将这十几篇中“个”字的使用例归纳为四类:
2.1数(量)词+“个”: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山前。”(《西江月》);“几个相知可喜,才厮见、说山说水。”(《夜游宫》);“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满江红》);“古来三五个英雄。”(《浪淘沙》);“略开些个未多时,窗儿外,却早被人知。”(《小重山?茉莉》)
2.2指代词+“个”:如“此个和合道理,近日方晓。”(《千年调》)
2.3动词+“个”:如“平章了,待十分佳处,着个茅亭。”(《沁园春》);“有个尖新底,说底话、非名即利。”(《夜游宫》);“是则是、一般弄扁舟,争知道他家,有个西子。”(《洞仙歌》);“鞭个马儿归去也,心急马行迟。”(《武陵春》);“十里涨春波,一棹归来,只做个、五胡范蠡。”(《洞仙歌》);“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最高楼》);“更作个、亭儿名亦好。”(《最高楼》)
2.4形容词/副词+“个”:如“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金印累累佩陆离,河梁更赋断肠诗,莫拥旌旗真个去,何处?”(《定风波》)
由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前两类用法“个”作量词,后两类用法“个”作结构助词。根据王力(1958),“个”的量词用法已见于汉代,如:“木千章,竹竿万个。”(《史记?货殖列传》)。而其结构助词的用法到唐末的文献中才见到,如:“‘如何是皮?’师云:‘分明个底。’”(《祖堂集?镜清和尚》);“好个家男女,有什么罪过?”(《祖堂集?丹霞和尚》)而在辛弃疾时代,即南宋这一时期,“个”的这两种用法都已发展地很完备,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口语中已广泛使用。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后起的结构助词“个”就是由量词“个”直接发展而来的呢?
三、量词向结构助词过渡的中间环节——指代词
关于量词如何发展出结构助词这一用法,已有学者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如石毓智先生认为量词向结构助词的演化必须经过指代词这一中间环节。汉语量词与结构助词的特殊关系是由汉语句法结构的特性造成的。量词作指示代词和结构助词的用法存在于广大的南方方言中,如吴语、闽语、粤语、赣语及客家话等,包括部分靠近南方的北方官话,如湖北方言等。那么,量词是如何发展出指示代词的这一用法的呢?石毓智先生是用汉语中存在的“结构赋义规律”来解释的:谓语动词之前的光杆名词(通常为主语)被自动赋予一个有定性的语义特征,之后的(通常为宾语)则自动被赋予一个无定性特征。例如:
(1)a.人来了。b.来人了。
(2)a.书我看了。b.我看书了。这两例中的a组的“人”和“书”所指都是交际双方共知的,是表示有定的;而b组则可以指任何一个个体,是无定的。石先生说这是一条严格的语法规律,强制作用于普通的光杆名词,并且已经证明它普遍作用于汉语的各方言。
但量词本身在有定无定的表达上是中性的。这里“有定”和“无定”的含义来自于结构赋义,即出现在某一句法位置上便会自动赋予这个语义特征。而在许多南方方言中,当表示单一个体时,“量+名”短语可以自由地出现在主语的位置上,受结构赋义规律的作用,表示有定的事物,功能相当于加上一个指示代词。例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2025学年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苏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3-2024年卫生健康委公务员考试录用67人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大学影视鉴赏》全套完整版教学课件(共877页PPT).pptx
- 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高一(上)期末英语试卷(含解析).docx
-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重点句子翻译导学案……详解(刘).docx
- 2025届高考英语二轮复习高效备考策略 .pdf
- 产品思维30讲的关键.pdf
- 五权宪法原理.ppt
- 烟台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 2023年1月浙江省高考英语真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pdf
我们是专业写作机构,多年写作经验,专业代写撰写文章、演讲稿、文稿、文案、申请书、简历、协议、ppt、汇报、报告、方案、策划、征文、心得、工作总结代写代改写作服务。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方案,商业计划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成果鉴定,项目建议书,申请报告,技术报告,初步设计评估报告,可行性研究评估报告,资金申请报告,实施方案评估报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