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第六章 城镇居住区规划与设计.pptx

《城市规划原理》第六章 城镇居住区规划与设计.pptx

  1. 1、本文档共1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城镇居住区规划与设计第一节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任务和要求第二节 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第三节 住宅建筑的规划布置第四节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第五节 居住景观与环境规划第一节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任务与要求居住区用地一、居住区的类型与规模类型人口规模(人)户数(户)居住区30000~5000010000~16000居住小区10000~150003000~5000居住组团1000~3000300~1000居住区按照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居住区: 泛指不同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5万)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较完整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小区: 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1.5万)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组团: 一般称组团,指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住宅区的分级与构成二、居住区建筑的布置形式1、组团式布置■居住区建筑的布置形式:2、轴线式布置■居住区建筑的布置形式:3、自由式布置■居住区建筑的布置形式:4、集约式布置三、居住区详细规划的内容(a)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b)确定规模,即人口数量和用地的大小;(c)拟定居住建筑类型、层数比例、数量、布置方式;(d)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包括建筑和用地)、分布和布置方式;(e)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f)拟定公共绿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g)拟定有关的工程规划设计方案;(h)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四、居住区规划结构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是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综合地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绿地等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第二节 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一、道路的功能与分级(一)功能 日常公众交通 供应与保障交通 特殊情况交通 铺设工程管线 空间构图要素(二)分级——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组团级道路——宅间小路——专供步行的林荫步道1、居住区级道路 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于解决居住区内、外的联系。车行道宽度10-14米,红线宽度20-30米。2、居住小区级道路 联系居住区各组成部分的道路,车行道宽度6-9米,红线宽度10-14米。 3、居住组团级道路 住宅群内的主要道路,车行道宽度3-5米,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8米(无供热管线区)或10米(需敷设供热管线区)以上。 4、宅间小路 通向各户、各单元的道路,路面宽度不小于2.5米。56-3 道路的类型与分级赤 峰 路密 云 路曲 阳 路东 体 育 会 路玉 田 路大 连 路中 山 北 一 路二、道路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1、功能要求 结合地形、气候、用地规模、规划结构、周边条件、居民出行特征,规划设计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断面形式 2、安全与防护 居住区道路设计注意“通而不畅”,避免往返迂回的同时减少外部人员与车辆的穿越;3、满足建筑和地下管线埋设的要求;4、满足防灾与救灾要求5、满足技术要求;道路类别最小坡度最大坡度多雪严寒地区最大坡度机动车道≥0.2 ?8.0L ?200m ?5.0L ?600m非机动车道≥ 0.2 ?3.0L ?50m ?2.0L ?100m步行道≥ 0.2 ?8.0 ?4.05、满足技术要求;三、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1、居住区内部道路的布置形式有:贯穿式、环通式、尽端式、半环式、混合式等。半环式贯穿式环通式环通式尽端式混合式2、按照人流、车流组织的布置形式有:南方水网地区高级别墅住宅IVIIIIVIIIIVIV第三节 住宅建筑的规划布置一、居住建筑的设计要求1、适应不同的地区特点一、居住建筑的设计要求2、控制合理的建筑间距,层数和密度3、利于规划和节约用地4、适用性和灵活性5、体现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关爱二、住宅楼基本构成1.1 多层住宅楼1)多层设置开敞楼梯间 我国城镇居民住宅楼,以6层居多,4,5层亦较为常见。 住宅设计规范:7层及以上的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计电梯。2)平面形式 楼梯间,走廊式、点式(1)楼梯间住宅 以楼梯间为中心,布置住户,住宅平面布局紧凑,公共交通面积少,住户干扰少,相对安静,适应各种气候条件(2)走廊式住宅 以走廊连接多户住宅 通风效果不好,容易产生户间干扰(3)独立单元式住宅–又称点式住宅,由数户围绕一个楼梯枢纽 布置独立建造的住宅–四面临空,可开窗外墙较多,有利于采光通风–地形处理自由度大

文档评论(0)

不倒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主要从事环境、生态、农业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分享一些和专业相关的科研教学材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